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之中有过很多优秀能干的工作秘书,但是在这些文韬武略、盖世之才的秘书中,唯独属陈伯达的官做得最大。于1969年之时,陈伯达被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成为了官至正国级的高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于第二年之时,身居高位的陈伯达却突然无故“消失”,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和原因?
据历史文献记载,于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毛主席亲自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其中,毛主席着重点名批评陈伯达。随即,还专门成立了专案组,对陈伯达迅速进行隔离、审查。
在这期间,陈伯达曾多次请求见一见毛主席,但是秘书处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当时陈伯达还没有下庐山,即刻就被专案组人员看守了起来。不久后,陈伯达被认为为“反共托派分子”,数日后被送到北京郊区的秦城监狱关押。
于同年的10月18日时,陈伯达被通知正式拘捕在案。直到1980年之时,陈伯达又与“四人帮”的主犯们,一同被押到被告席上,接受人们和法律的审判。
在经过最高法院的审判后,陈伯达当场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后来组织考虑到他身体不适、年纪愈大的缘故,于是在次年1981年的8月之时,陈伯达被批准保外就医安置。
然而,出狱后的陈伯达却无人愿意照顾。即便他曾经妻子众多、儿女成群,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面照顾他。家人一致隔绝、疏远他,其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特别之事呢?
原来,陈伯达在生活中一共有三段婚姻,而这三位妻子为他生下三儿一女。其实除了其小儿子早逝之外,其他孩子和三位妻子都健康在世。但是无论是妻子还是孩子,却都表示不愿照顾他。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陈伯达既非好丈夫,亦非好父亲。
陈伯达乃福建泉州人,于1904年时出生在一个秀才之家。由于书香门第、家境熏陶,年少的陈伯达就开始表现出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超凡之才。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集美师范学校,17岁毕业后就回乡当老师。
之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他毅然投身革命战斗。在大革命失败后,他果断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陈伯达很快被派往莫斯科学习。在前去莫斯科的火车上,他认识了一个叫诸有仁的美丽姑娘。他们两人都是被组织安排前往莫斯科学习,后来日久生情、确定了恋爱关系。
于1933年之时,陈伯达迎娶诸有仁为妻。然而在婚后10年,陈伯达却用强硬手段逼迫诸有仁离婚。
离婚不久后,于1943年之时,陈伯达迎娶年仅26岁的余文菲为第二任妻子。婚后的余文菲贤良淑德,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陈伯达。
但是后来她被错误地认为是“特务”,陈伯达为了自保坚持要离婚。余文菲为了孩子,一开始坚决不答应。于1949年之时,陈伯达再一次采取强硬手段逼迫余文菲离开。
数月后,他又迎娶了28岁的刘淑宴为妻。刘淑宴为陈伯达生下一儿一女,一直做着贤妻良母的本分。但是在特殊十年时期,刘淑宴受到严重冲击,而陈伯达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仕途,于是再次强硬地要求离婚。
最后的陈伯达,终于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孤家寡人”。而那些被他赶走的妻子和孩子们,无一不对他深恶痛绝。
因此当陈伯达出狱后,其三任妻子和儿女们都不愿意去照顾他。后来,组织出面做思想工作,远在河北的二儿子陈晓农一家,这才答应前往北京照顾年迈的陈伯达。在二儿子陈晓农一家的照顾下,晚年的陈伯达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的幸福。于1989年9月20日时,85岁的陈伯达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