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农民副总理”陈永贵,乃是毛主席一手从农村里提拔到中央的基层干部。陈永贵于1975年时开始出任副总理,期间总共任期5年。于1980年时,陈永贵主动向中央辞职,此后一直留在北京休养。辞职后的陈永贵被安置在北京一处四合院,原本正是享受晚年的时候,但是不知为何经常对秘书发脾气。
平心而论,其实陈永贵之所以能当上副总理,亦是有他的能力和一定优势。当然,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便老实、勤奋的陈永贵,亦是自身有些短板,其文化水平不够高。
陈永贵的祖籍原本在山西的昔阳县石山村,后来实在是因为家里太穷,于年少时就跟着父亲逃荒到大寨村生活。而正是在此地,勤劳肯干的陈永贵学会了一手种地的好本领。只是可惜的是,由于自小家贫,他并不识字。
建国后,昔阳县当地开办过扫盲班,而陈永贵作为基层干部,亦是曾被安排在扫盲班学习,大概也能认识一千多个字。
其实在当时的情形下,这样的识字水平也能够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在陈永贵成为高级干部后,平时除了要开会和视察工作,而且还得看大量文件,同时还要批阅。
因此,彼时陈永贵的短板也就显露出来了。而作为身边的工作秘书,则适宜地帮了他的大忙。但是陈永贵并非全部依赖秘书,每次开会发言的时候,他从不用发言稿,都是当场亲自发言。
尽管他讲的都是大白话,然而能将道理和政策讲出来,其实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所以,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心中对他很是敬佩、尊敬。而一些不太了解陈永贵的人,则会认为他是一个“粗人”。
但是在陈永贵身边的秘书和工作人员心中,陈永贵却是一个能力很强的领导。除此之外,陈永贵的党性原则也非常强,虽然他平时很勤俭节约,但是从不占公家的任何便宜。
在担任副总理期间,陈永贵在对外接待、或外出工作时,也会收到一些小礼物。但是无论收到的是什么礼物,他都会坚持上交给公家。
于1980年时,陈永贵主动辞职,此后不再担任副总理一职。得到批准后,中央考虑到陈永贵已经66岁,再加上曾经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其身体不太好,于是就安排他留在北京生活。
当时政府给他的待遇是行政13级,在高级干部里是最低的一级。除此之外,组织还把他的家人接到北京,还给他们落了北京户口,以此方便他们一家人在北京团聚、生活。
但是过了没多久,陈永贵却提出搬出之前的四合院,坚持要住到退休干部公寓去。住进退休干部公寓后,闲不住的陈永贵每天读书看报,有时候还能收到一些定期送来的文件。
对于一些形势上的变化,陈永贵有些不理解。特别是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一部人对大寨的评价时,他更是忍不住对秘书大发脾气:“怎么会这样?大寨怎么就成了他们说的累赘?”
由于陈永贵经常对秘书发脾气,家人亦是非常担心。秘书知道他是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评价,于是就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李先念。
李先念担心陈永贵经常发脾气会伤害身体,于是说道:“以后不要再给他送文件,让他安心生活。”
不久后,陈永贵主动提出做一些事,于是组织安排他到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继续为人民发挥他的才能。于1986年3月26日时,患有肺癌的陈永贵在北京病重去世,于世间享年72载。按照其去世前的遗嘱,其骨灰被送回大寨村安葬,此后永远地守护他所热爱的那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