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后,警方迅速锁定了两名嫌疑人,刘侃很快落网,而邓宇却在母亲的协助下逃往边境。短短几个月后,他的名字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成为了警方的头号追捕目标。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曾犯下滔天罪行的逃犯,竟在缅甸化名“赵力”,进入了当地警局工作,甚至还因能力出众迅速晋升为拘留所所长。
这个在国内犯下重案的逃犯是如何成功隐匿身份,并步步高升的?他的真面目,又如何被揭穿?
早年生活
邓宇的成长故事,可以追溯到他幼年时期的家庭背景。
在父母离异后,邓宇由其母亲独自抚养。在邓宇的眼中,母亲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她几乎无条件地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从最新的电子游戏到任何他一时兴起想要的玩具。
在邓宇上学的日子里,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变得尤为明显。
每当学校有家长会,邓宇的母亲总是第一个到达,她会向老师保证会支持邓宇的学习,但每次老师提出邓宇在学习上的问题,她总是急忙辩解,认为邓宇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一些亲戚和邻居尝试过劝说邓宇的母亲,他们温和地提出,孩子应该学会自立,面对生活的挑战需要有自我应对的能力。
他们常说,“惯子如杀子”,每当有人这样劝告时,邓宇的母亲总是一副心痛的表情。
她认为自己和前夫的离异给邓宇的童年带来了阴影,因此她总觉得自己在补偿什么,这种心态使她更加坚定地要用物质和无条件的支持来“保护”邓宇。
邓宇从学校辍学后,很快进入了社会。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母亲还通过关系为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比如社区内的小型企业或熟人开的店铺,但邓宇总是干不了多久就辞职。
邓宇每次离开工作岗位,理由总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嫌工作太累,有的是觉得工资太低,还有的是与同事相处不愉快。
母亲问起他为什么不能坚持时,他总是随口敷衍几句,然后继续游荡在街头。没有工作的日子里,邓宇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与一群同样没有正经事做的年轻人混在一起。
他们白天聚在一起打牌、喝酒,或者到游戏厅里打发时间,到了晚上则三五成群地去网吧。
有人直言不讳地告诉邓母,她应该对邓宇更严格一点,不然孩子迟早会闯祸。每次听到这样的劝告,邓母总是摆摆手,嘴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从小就没了爸爸,我不忍心对他太凶。”
可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始终不愿对儿子严加看管。
即使听到别人说得再严厉,她也只是默默忍受,回家后依旧按照儿子的要求做饭、洗衣,还会时不时塞一些零花钱给他,让他出去“放松一下”。
犯罪行为的滋生
这些行为让邓宇更加肆无忌惮地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2002年7月3日,重庆渝中区的一栋老旧居民楼内。临近中午的时候,居民楼中突然传来尖叫声和喧闹声,但因为正是炎热的夏日,许多人都在家中休息,没有立即察觉异常。
直到不久后,楼下的住户发现二楼的一扇窗户下隐隐有血迹,这才报警。等到警察赶到时,现场已经被一片混乱覆盖。
在房间里,警方发现两名受害者倒在血泊中,房间的桌椅被推倒,地上散落着一些血迹和零散的财物。
其中一名男性受害者李某(化名)已经死亡,他的头部被钝器反复砸击,身上还有多处刀伤;另一名女性受害者李霞(化名)虽然重伤,但尚有微弱的呼吸,警方迅速将她送往医院抢救。
经过紧急救治,李霞侥幸保住了性命。
在恢复意识后,李霞向警方提供了关键信息。她艰难地回忆,凶手是她的中学同学邓宇以及他的表弟刘侃。
李霞提到,案发当天,邓宇以老同学相聚为由,约她和李某到家中聊天。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她没有多想便答应了。
然而没想到,谈话间,邓宇和刘侃突然翻脸,用铁锤和刀具威胁两人交出现金和财物。
他们用刀刺伤两人的要害部位,并试图用钝器砸向头部,甚至还故意戳瞎了两名受害者的眼睛。
这种手段让警方推测凶手与受害者可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不希望让她们看到自己的容貌。
在案发后,警方迅速展开侦查,锁定了邓宇和刘侃为犯罪嫌疑人。
然而,就在警方紧锣密鼓地布控时,邓宇已经通过母亲的帮助,成功逃脱法律的追捕。
据调查显示,邓母在得知儿子犯下如此重大的罪行后,并没有选择报警或者规劝儿子自首,反而以母亲的名义动用了所有可以动用的关系,帮助邓宇找到了一条离开重庆的途径。
逃亡
逃到缅甸后,邓宇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用假名字“赵力”开始了新生活。
他抵达缅甸后,四处打听能够谋生的方式,偶然得知当地警局正在招聘低级别的警务辅助人员,由于招聘条件相对宽松,加上他急需掩盖自己的身份,这个机会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的。
通过熟人介绍和少量的贿赂,他顺利进入了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一家警局。
起初,邓宇只是担任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整理档案、运送物资,以及管理拘留所的杂务。这样的工作虽然单调,但他却表现得十分积极,甚至超出了普通员工的水平。
他经常主动揽下别人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比如夜间值班或者处理拘留所里犯人的杂务。
邓宇的性格大胆,加之能言善辩,平时与上级的相处中他非常会奉承,这让他的形象在警局里逐渐被认可。
在拘留所的工作中,邓宇展现出一副对管理犯人得心应手的样子。
他对拘留所里的犯人态度强硬,执行纪律也毫不手软。每当拘留所发生争吵或者犯人不服从管理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粗暴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的方法虽然不算正规,但因为见效快,加上当地的警务管理相对宽松,他的“老辣手段”反而得到了警局的认可。
短时间内,他从一个普通的警务辅助人员升职成为拘留所的小组长,开始管理更多的事务。
对于上级,他总是表现出谦卑和尽职,对于下属和同事,他则以一种带头者的姿态示人。这种两面手法,让他在警局里如鱼得水。
随着职位的提升,邓宇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宽裕。他利用自己的职位优势,与缅甸当地的一些商人建立了联系,通过这些人购买物资、调配资源的过程中,他也从中拿了不少好处。
就在这段时间里,邓宇认识了警局的一位女警员。这名女警员年轻又开朗,是警局里不少男同事追求的对象。
邓宇凭借自己的热情和花言巧语,很快赢得了她的注意。
不久之后,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在警局的几年里,邓宇的职位继续攀升。他最终成为了拘留所的所长,管理着30多名警员。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003年2月,中国警方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确认邓宇已经潜逃至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并以假名“赵力”隐藏身份。
得知这一关键信息后,重庆警方立即与云南西双版纳公安局及当地的缅甸警方展开联络,开始部署抓捕行动。
缅甸警方在得知情况后表示愿意协助,但因邓宇已经取得了掸邦第四特区警局的职位。
当地警局对“赵力”有一定的信任,而且他在拘留所所长的位置上积累了不少同事关系,这使得直接抓捕的风险变得更大。
为了确保抓捕行动顺利进行,中方派出了一支小组,秘密前往云南与缅方警察汇合。双方协调了抓捕的具体计划,包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行动最为合适。
行动的地点最终选定在邓宇工作地点外的警局附近,因为这是他每日固定出入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实施抓捕的时机。
2月19日清晨,抓捕行动正式展开。缅方警方以例行检查为由,在警局周围布置了警力,当邓宇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警局外时,他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在他准备进入办公区的瞬间,几名便装民警迅速上前将他控制住。
在被押送到缅甸警方总部后,中缅双方再次对邓宇进行了身份确认。
此时,邓宇已经完全无力辩解。在后续的押解过程中,中缅警方密切合作,将邓宇从缅甸顺利移交给中方警方。
押送当天,邓宇被戴着手铐从缅甸掸邦押至云南边境。中方警方将其护送到云南后,迅速安排专人将他送回重庆。被押回重庆后,邓宇的案件重新被提上审理日程。
参考资料:
[1]杨淳.派出所民警的一次跨国抓捕[J].派出所工作,2018,0(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