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先不逃出渣滓洞也没有性命之忧,还可能就此扳倒毛人凤并取而代之,他为什么要跑?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5-04-20 17:37:40

郑耀先说自己是为了避免追杀他的游击队遭受损失,这才带着新娶的中统女特务林桃逃出渣滓洞,但是我们细看相关史料,就会发现郑耀先出逃是一个绝大的错误:如果他不逃出渣滓洞,不但没有性命之忧,而且毛人凤的位置也可能是他的——如果“风筝”郑耀先当了保密局局长,就没有后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被炸事件了。

据郑耀先自己说,当时他被军统(保密局)毛人凤、中统(党通局)田湖和山城地下党游击队三方围杀,这才不得已逃出渣滓洞并隐姓埋名,结果游击队并没有因为郑耀先的逃跑而减少损失,他们在特务的密集火力下,几乎全部牺牲——郑耀先逃出渣滓洞,实际点燃了三方混战的导火索。

如果郑耀先不逃出铜墙铁壁的渣滓洞看守所,袁农就是再糊涂,也不会命令只有轻武器的游击队强攻,倒是田湖准备了几门迫击炮,准备对渣滓洞来一番地毯式轰炸。

渣滓洞之所以叫渣滓洞,得名于一个煤渣多好煤少的小煤窑,那是绝佳的防炮洞,别说是几门迫击炮,就是把正规军的一五五榴弹炮拉上来,郑耀先和徐百川也绝没有性命之忧,更何况渣滓洞原有的防守兵力也不弱——如果能用一个营或一个连攻下来,重庆周围的游击队早就汇聚起来把它端掉了。

渣滓洞关押了很多重要人物,国共双方都很重视,即使毛人凤和田湖公然联手进攻,只要徐百川顶住个把小时,附近的驻军就可能赶到,那时候田湖和毛人凤就真成瓮中之鳖了。

毛人凤一向以“忍等狠”著称,绝不会冒险与田湖联手进攻属于军统的看守所,田湖要是真灭了郑耀先和徐百川,毛人凤绝对会让军统行动处将田湖灭口,而击杀田湖的最佳人选,就是郑耀先的“徒弟”宫庶:只要告诉宫庶说是田湖杀了郑耀先,宫庶就绝不会让田湖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只要郑耀先躲在渣滓洞看守所,地下党游击队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也就是相对安全的,而田湖那十几个人马三五门跑,只能给渣滓洞挠痒痒,其结果必然是老蒋雷霆震怒,第一个吃不了兜着走的是叶秀峰,第二个就是毛人凤。

沈醉吹牛说他跟毛人凤联手把郑介民挤出了保密局,实际上郑介民不是被免职而是升官了,照样管着保密局:军统改名后全称“国防部保密局”,跟“国防部二厅”是平级的特务、情报部门,而郑介民是“国防部次长”,他虽然不兼军统(保密)局局长,但依然管着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和二厅厅长侯腾。

当年蒋家王朝的特务分为三大块,那就是军统(保密局)、中统(党通局)、“国防部二厅”,三个特务机构各有侧重,职责范围也有重合,解放后的反特工作,主要就是抓这三个特务机构的潜伏者。

郑介民子耀全,跟郑耀先是“族谱上的兄弟”,也是郑耀先最大的靠山,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郑介民对郑耀先只有器重而没有怀疑,后来还向老蒋建议,让郑耀先指挥潜伏在大陆的全部潜伏特务——老蒋已经批准了郑介民的建议,如果郑耀先不公开自己的“风筝”身份,将会发挥多么巨大的作用?

郑耀先是郑介民极力拉拢的对象,作为军统早期行动特务,郑耀先的“能干”,在老蒋那里也是挂了号的。

如果郑耀先不逃离渣滓洞,即使电话线被掐断,他也可以用电报直接向“国防部次长”告急:关押重要人犯的渣滓洞受到袭击,幕后指使者极有可能是毛人凤和田湖!

收到这样的电报,郑介民肯定会急得头顶冒火,也可能心里乐开花:此事报告“委座”,我的两个老对头,一个都跑不掉!

可惜郑耀先并没有向郑介民求救,甚至也没有跟宫庶、赵简之、宋孝安汇合并揭穿事情的真相,他这一举动,无疑是“保护”了毛人凤,也把“炮轰渣滓洞”的影响完全消除了。

对郑耀先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一走了之,笔者一直不能理解:军统行动队都掌握在宫庶手里,这个嫡传弟子,还不能护他周全吗?只要给郑耀先争取到一天时间,就够郑耀先“告御状”了。

当年老蒋故意分设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机构,就是怕一家独大、尾大不掉,他乐见两家争斗,却绝不希望这两家沆瀣一气,毛人凤和田湖不但犯了各自的“家法”,也触碰了老蒋的逆鳞。

老蒋虽然不是很聪明,但也绝对没有糊涂到又痴又聋,而且还是一个极为高明和阴险的政客,连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都不是他的对手,只要掌握的信息足够多,又岂能分析不出军统和中统穿了一条裤子?

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老蒋,肯定会剥了毛人凤和叶秀峰的裤子和上衣,把他们都发配到台湾去砍甘蔗。

毛人凤垮台,郑耀先能不能坐上保密局头把交椅,那得等一段时间才又答案:当时郑耀先只是个上校,军统局当时还有一些中将和少将,一时半会儿还轮不到徐百川或郑耀先来当局长——军统局是有中将的,这一点笔者多次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郑耀先虽然需要熬一段时间资历,但当局长也绝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他这个潜伏的“风筝”坐上了保密局头把交椅,那老蒋闹的笑话可就大了。

跟郑介民、毛人凤相比,郑耀先并不算老,我们结合郑耀先对着宫庶大唱“黄埔校歌”一事,也能分析出郑耀先是黄埔出身,他当局长的可能性,比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当局长的可能性还大——沈醉不但没有上过黄埔军校,连中学都没毕业。

郑介民是黄埔二期,毛人凤是黄埔四期,戴笠和唐纵都是黄埔六期,老蒋当年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如果郑耀先也是黄埔生,那么老蒋对郑耀先“情有独钟”也就可以理解了。

郑耀先想一走了之,却没想到“走”了之后麻烦更大:不但让游击队几乎全军覆没,也让毛人凤田湖相互勾结以及炮打渣滓洞之事不了了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郑耀先也算聪明人,据说他“能把人算计到骨头里”,但是在逃出渣滓洞这件事上,他却可能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郑耀先的执着是值得尊重的,他最后“抓到”的韩冰是不是影子,却值得怀疑:当时主动暴露地位更高、获取情报更容易的江万朝而掩护职务较低、需要从袁农皮包里偷文件的韩冰,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丢卒保车,哪有丢车保卒的?

是不是还有隐藏更深的影子被江万朝、韩冰的“暴露”而潜伏下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那么您对郑耀先逃出渣滓洞一事,又会作何评价?

0 阅读:166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