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温杯市场的疯狂内卷,甚至达到”“9.9包邮”的当下,消费者似乎被琳琅满目的设计迷了眼,却忽略了一个致命问题:低价保温杯,真的安全吗?不少标榜“食品级316L不锈钢”的保温杯,使用一段时间过后仍面临生锈、水垢堆积、重金属析出等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杯子一旦接触酸性饮料(如柠檬水、咖啡)或长时间盛放液体,内壁可能被腐蚀并释放镍、铬等有害重金属。
最近入手了宫菱纯钛保温杯 Ti1 纯钛黑色款,在入手这款保温杯前,我对钛金属的认知还停留在“航天材料”“高端医疗器械”这类标签上。但实际体验后才发现,钛材质的优势简直是为保温杯量身定制的!
下图是我简单做的一个表格,列出了不锈钢和纯钛两种材质保温杯的一些特性对比,但是要注意的是,保温杯的整个赛道卷价钱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些钛材质保温杯,可能使用的是钛合金,或仅在内壁镀钛层,又或者只有内胆是纯钛,外壳是另外的材质。所以选择钛保温杯的时候,不仅要看价格,也要仔细看清楚工艺和用料。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宫菱可谓独树一帜长达 1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却从不参与低价竞争,它始终追求 “安全无毒、高性能”宗旨,这次入手的纯钛保温杯 Ti1 纯钛黑色款的全杯体采用双层 99.9% 一级纯钛打造(比起竞品使用的二级钛,纯度会更高一些),做到0重金属、0水垢、0胶水衔接、0漆、0涂层。高纯度的钛材质,不仅为保温杯带来了诸多优异性能(上图表格中的性能)。纯钛材质的杯身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呈现出低调的磨砂黑色,手感细腻不冰手,搭配简约线条设计,无论是商务场合还是户外场景都百搭。
纯钛的密度仅有不锈钢的60%,但强度却是它的2倍。宫菱Ti1的杯身仅重约173g(480ml容量),整体重量240g左右,对比不锈钢差不多容量的杯子,轻了大约1/3。。装满水后单手拎着也毫无压力,放进包里几乎感觉不到存在。
冬天早上出门口的时候,带上一杯热咖啡放在车里。放在车子的杯架上,得益于杯盖良好的密封性,和杯底的防滑橡胶,不容易倾倒而导致杯中液体泼洒。等红灯的时候来两口咖啡,精神满满的开启一天的工作。如果是夏天的话,提前一晚上做上一大杯的冷萃取咖啡放杯子里面,利用杯子的保温性能,就更加的舒爽了。
回到办公室,杯子往桌面上放好,早上带过去的热咖啡在午休过后,还是能保持烫口的状态。而在广州30度的春天,试过早上带回去的冰美式,到了下午茶时间,还有碎冰,保温的效果确实不错。这个得益于在双层纯钛真空设计下,热量传导被进一步阻断,再加上创新 GPE - ES 内循环锁温保鲜技术,保温性能大大优于普通的不锈钢保温杯。
保温杯全杯体采用高纯度 Ti - 1,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会与装载饮品发生化学反应,完全杜绝了释放有害物质的风险。通过了严苛的欧盟 CE、美国 FCC 认证,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品质毋庸置疑。
配置这边比如杯盖和茶漏,也不是拿不锈钢材质糊弄人,而是和杯体一样使用99.9%一级纯钛,其杯盖配备食品级密封圈,结合无缝设计和先进的密封技术,完全杜绝了串味现象,无论是各种味道的饮料和液体,都能保持原有风味,不会相互影响,使用时也不会产生铁腥味。此外,EP 内胆抗腐蚀工艺及陶瓷结合涂层的内胆设计组合,使得杯内壁不易形成水垢,,清洁方便之余,真正做到健康饮水,安心饮水!
总的来说,宫菱纯钛保温杯 Ti1 纯钛黑色款凭借纯钛材质的诸多优点,在保温性能、健康安全、耐用性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宫菱Ti1的定价整体不算低,但在纯钛保温杯中属于性价比之选。考虑到它的耐用性、健康属性和使用寿命,长期使用反而更省钱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