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姓王,匹夫有责。”
这是一位靠一身真本事打的日本军官,将其释放的中国镖师,他来自清末,却有着一身新时代的民族气节,这人便是,李尧臣。
李尧臣出生在1876年,生不逢时的他,刚好处在一个新旧更替的时候,在世九十七年,横跨将近一个世纪。
他用一生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独创给29军的“无极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当时的武器水平还是非常落后的,29军的副军长,为了让战士们在战场上多一份保障,决定请在武术界深有造诣的李尧臣前辈,来教授战士们刀法。
李尧臣前辈一听是部队上要学,一口答应了下来,开始回家细细地研究去了。
李尧臣前辈大半辈子都在闯到江湖,收尽天下武学。
李尧臣先生启蒙的功夫是在家乡学的“太祖拳”,小有成效之后,十四岁的李尧臣先生独自到北京谋生。因为自己会些拳脚,又是个机灵的,十八岁时进入了会友镖局,开始了他的镖师生涯。
为了自己更加专业,多学一门功夫,进入镖局之后,李尧臣先生就拜在了宋彩臣的门下,学习了他的第二套本事,三皇炮捶。
李尧臣先生是个刻苦的人,对于武学打小便是精益求精,用他们的家乡话来说,就是“熬过两灯油的”。
李尧臣先生一边跑镖维持生活,一边学习各种功夫,兵器,什么六合刀,大枪等几乎学了个遍。
再到后来有苦心研究水上功夫,飞檐走壁的本事等。
可以说一套下来,已经是当代侠义小说的男一号了。
本以为这一次在跑镖路上,定是万无一失的,但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一手以柔克刚把李尧臣先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李尧臣先生当下拱手作揖,把老先生请进室内,拜师求艺。原来老师父用的是“绵掌”。
李尧臣先生得此绝技,动心将其用到自己熟悉的三皇炮中去。好一个刚柔并济。
在编撰给29军的刀法之时,李尧臣先生参考自己使用的三皇炮捶,能以柔克刚的性能,结合刚刀有刃编出了一套独有的“无极刀”。
这套刀法还融入了剑术特点,攻可有刀剑之威,守可有太极绵柔之效,亦刚亦柔,,短短几个招式,变化莫测。
29军靠着这套刀法,在战场上杀的日军四处逃窜,不仅打了胜仗,还缴获了不少机枪大炮。可以说是完胜。
中国八路军的大刀队,也有了一个扎实的基底。
心酸走镖生涯进入新中国的李尧臣先生,将自己一身的本事都献给了祖国,受万众敬仰。但是在十几年前那个内政混乱的清末时期,李尧臣先生却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
为的一口粮饷不仅不分日夜的奔波跑镖,还要时刻担心自身的安危,为了能少打架,只能和强盗劫匪“讨饭吃”尽管如此,还是没能保住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弟兄们。
自小来到镖局的李尧臣先生,已经过惯了刀尖舔血的日子。这一日李尧臣先生和兄弟们吃饱喝足之后,照常去跑镖。
只是这一次运送的是十万两官银。还要从保定送到天津去。
那个时候清政府已经是岌岌可危,社会上派系复杂,将清政府恨之入骨的不在少数。再加上两地相隔甚远,一路上长途跋涉,这一趟只怕是不好走。
镖局也知道,这趟难走足足派了八个高手保这一趟。众人商量过后,决定走水路。
四条大船慢慢运着这些官银,一路上几人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轮流值岗。眼见着船刚刚靠岸,一群税丁模样的江洋大盗,未等他们报上名号就已经打了上来。
虽然寡不敌众,但箭已在弦上,无奈只好应战。
李尧臣先生知道一定打不过,应战之余向官府求救,但姗姗来迟的官兵,也只是保下了部分银两。
李尧臣先生却失去了四位挚友。
这样的情况,在李尧臣跑镖生涯中并不少见,若是遇到讲道义的劫匪,下身好言相告,出些交情银两也就借的路了。
若是碰上非打不可的人。也就是卖命的活了。
不只是官银易被劫,到了生地盘,碰上没交情的生匪,也是必有一场恶战的。
就像李尧臣在八达岭那一次,盗匪躲在丛林之中,用自制的土枪偷袭。李尧臣也是痛失两位师兄。
别人看着光辉的行当,却有外行人体会不到的心酸。众人羡慕他们餐餐有酒,顿顿吃肉。他们却希望过上正常人的平淡生活。
不必在向劫匪低声下气,不必在为兄弟的离去悲伤。
重获新生李尧臣先生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他的后半生赶上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也很快跟上了新社会的建设。
自己引以为傲的武术,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等领导人的重视,他也有机会真正地去诉说自己对武术的热爱,让武术变成了一项像身健体的有意义的项目,而不是求生的本事。
在前期抗日和后期抗美援朝的义务演出中,李尧臣先生和他的徒弟都出了很大的力气。也受到了组织上的重用。
曾经担任过全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理事等重要职务。真正的将中国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一生习武的李尧臣先生不仅有武者的体魄,计谋。更重要的是习武之人的“义”字伴随着他走过了坎坷的一生。
1973年,九十七岁高龄的李尧臣先生离开了我们,身死神由在,李尧臣先生的武魂将被他的徒弟代代相传,他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新中国不仅给了李尧臣先生新生,更给了中华武术一个全新的定义,供后人传承。
结语李尧臣先生一生坦荡,刻苦。做人义字当头,待兄弟讲究情义,为国家奉献大义,实则是难得的仗义之士。
就像他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没有手刃几万轻掠者,但是刀法和智慧的贡献同样为祖国走出黑暗点起一盏指路的明灯。
最难能可贵的还是那颗始终如初的平常心,还有那份对新中国炙热的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