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鬼谷信
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活法,原本各行其道也挺好。怎奈何,有很多小人物总是试图学习大人物的生存法则。恕我直言,那就真的有点缺乏自知之明了。
人与人的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前置条件不同。有些条件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争取到的。但是,还有很多条件原本就是先天的,考验的是投胎的技术。所以有些事情,你命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人到中年,有时候真是应该相信天赋和命数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
对此,鬼谷道阿信自有一番奇谈怪论。我认为,小人物要想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应该学习弱者的生存法则,从那些有智慧的弱者身上寻找答案。比如,战国时代的谋略家最多的地方并不在秦国,也不在齐国,而在实力最弱的“三晋地区”。
这倒也不是阿信杜撰的,司马迁说的很清楚:三晋多权变之士。他生怕被人误会,随即就点名张仪和苏秦两人,并称他们为“真倾危之士”。有些事看起来是偶然,比如,张仪是魏国人,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其实是必然,纵横家大多数是底层人,是小人物。他们跟你我一样,本来就缺乏血脉的加持,原本就是被核心权力排斥在外的小角色。其实,他们也不想学习鬼谷子的智慧,一切都只是生活所迫罢了。谁不想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过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呢?很可惜,我们其实就是“白丁”。
所以,后世的正人君子们批评他们的品行,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鬼谷子本就是一门把弱者,把穷人折磨成人精的学问。或许你觉得也挺好,那么老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我不确定有钱人会不会长良心,但是穷人一定生出很多奸计。是的,贫穷跟善良,并不是近义词。
其实,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后来的纵横家们能获得各自杰出的成就,是因为真正领悟到了弱者的活法。接下来,让我们翻开纵横家典籍《战国策》,来学习一下古代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今天的主角比较幸运,留下了名讳,叫石行秦。之所以他能留下名讳,是因为他干成了一件事,让世人刮目相看。
石行秦作为小人物虽然无权无势,但是他却有三寸不烂之舌。于是,他给秦国的大梁造提建议说:秦国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储备三晋地区的纵横之士。这其实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现象。就好比,如今的浙江人善于做生意一样,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古代的“三晋地区”的人特别善于游说。
我们仅需回溯历史就会知道,石行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真是帮了秦国的大忙。后来,秦国的栋梁,张仪、范雎、公孙衍等人,真的为大秦帝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便是,后来的谋圣张良也是正宗的“三晋之士”,甚至张良自己也承认,他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成为了帝王师,走上人生巅峰的。
所以,小人物身处在低谷时,最好能苦练口才,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可以依赖的资本。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有好口才并不在于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而在于他能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我们言归正传,石行秦说服了秦国的大梁造以后,其实事情也只完成了一半。这就好比是做生意,下家有人愿意买,还要说通上家愿意供货才行。否则,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石行秦随即就去游说周国的君主说:根据当下的形势,您不如搞劳务输出,多派点纵横家去秦国,让他们为您多争取点好处。从结果看,石行秦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因为,真的有大量的纵横家前往秦国效力,并且被委以重任。
至于,周国的君主也确实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后来,秦国也确实没有太过为难周国。并且,网开一面,并没有选择直接灭掉周国,而是选择了逐步蚕食的策略,甚至周朝的末日君主,周赧王也得到了最终的体面。
在这里,多说一个冷知识。据说周赧王的太子,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周最。据传,他也是鬼谷子的徒弟。相比于前面说服事例里,周最总是游说失败,石行秦终于用一己之力实现了“一石四鸟”的目的。局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
首先是,秦国得到了能言善辩的栋梁之材,最终成就了王霸之业。其次是,周国的君主得到了好处,并得到了善终。其次是,诸多纵横策士们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最后,石行秦自己也通过建言献策的方式,不仅让自己名垂青史,同时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他作为一个小人物,硬是用一己之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鬼谷道的口号: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你的人生,至今还没有发迹,或许根本原因就在于,你帮助的人还不够多。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石行秦所作所为,看这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到底是如何功成名就的?我们可以通俗的说,石行秦精准的把握了甲方秦国有称霸的野心,有吸纳人才的需求,同时乙方周国存在人才资源的优势,如此才能两头勾搭,最终一拍即合。
在鬼谷道阿信看来,其实他扮演的就是“掮客”的角色。本质上,就是如今的中介,就是销售,就是经纪人,就是代理商。他通过洞察双方客户的需求,通过建言献策的方式,利用信息差帮上家找客户,帮下家找货源。最终,将上游和下游连接到了一起,实现了共赢的局面。实际上,掮客原本就是指利用撮合的能力,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利润的人。
说的更通俗一点,掮客就像是《水浒传》里的王婆,非常善于揣摩他人的心理需求。发现“郎有情、妾有意”时,就利用“信息差”进行布局,将买方西门庆和卖方潘金莲撮合到一起,然后自己从中谋取好处。所以,我们不仅要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口才,还要有王婆“智赛隋何,机强陆贾”的手段。

这件事说难也难,容易也容易。如果您实在没有头绪,就不妨牢记鬼谷子的这一句忠告,拢共九个字: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这句话,鬼谷道阿信有自己的体悟,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家理解。所以,我的独家翻译是,关于游说这件事,从来都会存在“内楗”的,向来是与人打交道的根本。从古至今,纵横家的手段无非就是建言献策,也就是鬼谷子说的内楗。
所谓内,指的是你说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上,才能建立信任关系。这叫,懂人情世故。
所谓楗,指的是你要通过揣摩他人的需求,进献策略以结交关系。这叫,会建言献策。
掌握了这两点关键,也就掌握了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人在江湖,虽然我们天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行实现后来居上,贡献自己的价值。
作为小人物,我们只有会说话、会做事,才能吃得开。古往今来,那些真正厉害的纵横家,总是能把自己说出去的话,利用谋略手段最终兑现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