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谈中国。说句实话,现在韩国经济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中国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理由很简单,双方的优势产业100%重合。以前韩国从日本手里接过了世界造船业大哥的位置。在世界造船业中所占的份额,经常超过50%。非常的拉风。但是最近几年被中国强势超过。成了黯然失色的第二,主要是和第一的差距太大了,有点儿惨不忍睹。 韩国经济压力大,主要来自中国在重合产业上的追赶。两国优势领域几乎一样,船舶、芯片、电动车这些,全是直接对手。以前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抢了日本的船舶头把交椅,市场份额常超50%。那时订单满满,企业忙不过来。但从2010年代起,中国发力,2018年新订单首次超韩国。到2025年,中国全球份额超53%,韩国虽有反弹,但整体在35%左右。差距拉大,韩国船企焦虑,中国产业链全,成本低。 拿船舶来说,中国在集装箱船和油轮订单上占七成以上,韩国虽在液化天然气船上强,但总份额下滑。2025年上半年,韩国订单份额升到17.2%,比前年高,但跟中国比还差远。中国船厂效率高,特种材料自产,发动机本地化。韩国劳动力贵,供应链部分靠进口,竞争力弱。中国通过大投资建生态,韩国船企得调整策略。 半导体这块,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长期霸占存储芯片市场,全球六成DRAM和NAND来自他们。但中国长江存储等企业2025年已推出更高层产品,出口增长快。中国在基础能力上超韩国部分领域,国家支持大,投资多。韩国出口到中国下降,因美方管制。2025年全球芯片销量涨,主因AI需求,但韩国份额受挤。企业得加大研发,避免落后。 电动车产业压力更大。中国2025年销量占全球六成,比亚迪和蔚来等出口欧洲,还进韩国市场。韩国现代和起亚本土份额高,2025年5月现代占35.2%,起亚33.6%。但中国车企电池技术领跑,供应链完整。韩国市场小,依赖出口,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30%,中国纯电车涨39%。韩国企业受限,部件进口多,成本高。中国通过规模降价,韩国得跟上创新。 整体看,中国产业升级快,通过市场换技术和人才培训,生态全。韩国靠少数巨头,创新慢。2025年,中国船舶订单虽滑到50%范围,但仍领先。韩国媒体反思,以前优势咋丢了?中国积累经验,大基建帮了大忙。韩国得找新路,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中韩竞争不光是坏事,对两国都算机会。中国拿下话语权,韩国得提升竞争力。半导体领域,韩国2025年投资大,政府拨款2.4万亿韩元,保高科技领先。船舶上,韩国跟美合作,投资1500亿美元,帮美建船厂,避中国压力。电动车,韩国推固态电池,实验室研发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