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闹了个大笑话,800多将领紧急赶回美国,本以为要发动战争,谁想到是特朗普政府对美军的“服从性测试”,高级指挥官们,被一个退役少校训的抬不起头。 9 月 25 日,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思签发命令,要求全球所有准将及以上级别的将领,必须在 9 月 30 日前抵达弗吉尼亚州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报到。 指令措辞严厉且未说明缘由,仅标注 “最高优先级”。 当时,太平洋舰队司令正主持环太平洋联合演习,中东战区少将在协调反恐部署,欧洲战区将领忙于北约防务对接,接到命令后只能暂停手头工作,通过军用专机或加密航班紧急返程。 800 余名将领陆续抵达基地时,气氛凝重。 不少人携带作战地图与部署方案,猜测可能涉及重大军事行动,或是应对突发地缘危机。 匡提科基地的临时会议室里,肩扛三星、四星军衔的将领们按序列就座。 这些平均服役超过 30 年的指挥官,大多经历过伊拉克、阿富汗实战,有人曾主导航母战斗群部署,有人负责过全球网络安全防御,胸前的勋章记录着各自的专业履历。 等待他们的并非战略会议,而是一场半小时的讲话。 赫格塞思站在讲台中央,主题围绕 “战士精神” 与军队新标准展开。 这位退役时仅为少校军衔的战争部长,对着一群资历远超自己的高级将领强调纪律与服从,要求所有人认同政府对军队的调整方向。 台下将领们保持着军人的站姿,目光专注却难掩意外,没人公开提出异议,这场被外界解读为 “服从性测试” 的集会就此结束。 赫格塞思的履历与美军传统高层形象相去甚远。 他仅服过 4 年兵役,退役后凭借右翼媒体评论员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因宣扬 “美国优先” 理念获得关注。 当年参议院审议其任命时,他曾因答不出 “东盟有哪些成员国” 陷入尴尬,最终靠做俯卧撑 “证明领导力” 才以 51:50 的微弱优势通过投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被召回的将领中,多人拥有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军事战略学位,不少人发表过专业军事著作,在国际军事界享有声誉。 这场召回并非偶然,而是特朗普政府调整军方的延续动作。 自重返白宫以来,已有至少 9 名美军高级将领被解职,其中包括海军作战部长莉萨・弗兰凯蒂、海岸警卫队司令琳达・费根等 4 名女性将领。 解职理由多与政策分歧相关,赫格塞思曾公开批评前任推动的 “多元化” 政策是 “最愚蠢的言论”,下令终止 “黑人历史月”“女性历史月” 等活动,认为这些举措影响战斗力。 空军参谋长阿尔文此前突然辞职,便被披露与不愿配合将军队政治化有关。 事件引发美国国内关于军政关系的讨论。 1947 年《国家安全法》确立 “文官控制军方” 原则,核心是 “文官定方向,军人执专业”,国防部长需由文官担任以防止军方干政。 特朗普政府将 “国防部” 改回 “战争部”,被解读为强化政治对军方的干预。民主党曾要求调查 “政治干预军方”,却因共和党多数阻挡未能推进。 美军内部流传着 “参会态度与升职挂钩” 的说法,不少将领私下认为召回不合理,但出于职业纪律选择沉默。 赫格塞思本人曾卷入两起泄密事件,一次在社交软件群讨论也门空袭计划,另一次误将《大西洋月刊》总编拉进作战讨论群,导致军事机密曝光。 这些争议并未影响其推进军方调整,此次召回 800 名将领,被认为是进一步巩固对军方掌控力的举措。 即便如此,将领们返回各自战区后,仍按既定专业标准推进工作,确保军事部署未出现脱节。 这场被戏称 “大笑话” 的事件,最终以平静收场。800 名将领的沉默并非妥协,而是专业军人对职责的坚守,他们用不抵触、不盲从的方式维护着军队的专业底线。 事件让外界看清,军事专业主义的根基不会因一次政治测试动摇,那些经历过实战考验、深耕专业领域的将领,始终是军队稳定运行的核心力量,这种对专业的坚守,正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