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令人动容。 谭嗣同这人,生在1865年的北京,那时候清朝刚打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也平息了,国家乱成一锅粥。他爸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家里条件好,从小吃穿不愁。五岁他就写诗词,字写得工工整整,家里人一看,这小子有出息。按说官宦子弟就该考科举当官,可谭嗣同不爱那套八股文,觉得老旧封建的东西挡了路。他更喜欢王夫之的书,还有龚自珍、魏源那些开明家伙的点子,觉得得变变才行。 欧阳中鹄当了他老师,这老头是内阁中书,思想挺前卫,崇拜华盛顿啥的。谭嗣同跟着学,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民族意识和民主想法就这么扎根了。他还混绿林,认识了大刀王五,这位镖师武艺高强,两人一拍即合,王五教他骑射剑术啥的。光绪三年,他又拜涂启先,学中国典籍、科学、算学,系统得很。之后跟爸去兰州,在道署泡儒佛书,学识越积越厚。 游历全国那会儿,他到处跑,看见老百姓穷苦,田地荒,税重,心疼坏了。爸妈担心他野心太大,就给他娶媳妇,李闰是官家女,1883年成的婚。俩人年纪差不多,志趣也合,虽然包办,但过得和和气气。李闰支持他那些新想法,俩人一起逛书院,聊国家大事。 婚后六年,生了个儿子叫传铎,全家乐坏了。可孩子一岁就病了,那时候医术差,喂药也没用,就这么没了。李闰伤心大病一场,半年多才缓过来。从那以后,她再怀不上,觉得自己对不起谭家,几次劝他纳妾。谭嗣同死活不干,他受新思想影响,讨厌那旧习俗,更觉得李闰就是最好的伴儿,知心人一个。俩人把精力都搁国家上了,孩子的事儿成了小事儿。 甲午战争败了,马关条约签了,国家赔款转嫁老百姓,税更重,谭嗣同气得掉泪,写诗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他清醒得很,知道封建制度救不了国,就投身兴学。在家乡南台书院开舆地掌故课,教新思想。去上海北京,加入强学会,认识梁启超他们,一帮维新派聊救国,谭嗣同说话总带劲儿,大家服气。 爸给他弄了个江苏候补知府,有一年空档,他编了《仁学》,第一本维新哲学书,融儒释道,影响一大片资产阶级民主派。李闰也受他带,办妇女会,当理事,还领人上街反缠足。国家形势糟,德国占胶州湾,俄国抢旅顺大连,列强分地。康有为上书光绪,献变法策。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定国是诏,谭嗣同和黄遵宪进京,当军机处章京,和维新伙计帮皇帝推新政,经济教育军事都改。 慈禧太后那边,荣禄他们守旧派急眼了,变法碰了他们的奶酪。9月21日,慈禧政变,软禁光绪,抓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变法就103天,110多条诏令全废。京城风声鹤唳,梁启超劝谭嗣同逃,他不干,说变法得流血,他要死着警醒世人。大刀王五也来,说护他出逃,谭嗣同谢了,把宝剑送人。 9月24日,谭嗣同被抓,关进狱。慈禧下令凌迟,故意用钝刀折磨。李闰卖首饰贿狱卒,进去见丈夫一面。她哭着说想给他生孩子,谭嗣同回,国家这样,生下来就是奴隶,多苦,不如没生。这话听着狠,其实透着对国家的绝望和对家人的体谅。俩人相守15年,他觉得够了。 9月28日,菜市口行刑,谭嗣同和其他五人一起上,画押后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刽子手砍了30刀才断气,那刀钝,血肉模糊,围观人看不下去。戊戌六君子就这么没了,谭嗣同34岁,留下的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热血啊。 谭嗣同死后,李闰南归,悲痛得想自杀,跳江不成。公公谭继洵用家规拦她,说谭家规矩,媳妇得撑门户,不能轻易死。她只好守着,继承遗志,办女校,教女孩新学,过得含辛茹苦。谭继洵罢官在家,伤心过度,不久也走了,只剩小儿子谭嗣囧。 李闰管谭家事务,养侄子,守寡27年,到1926年60岁病逝,和谭嗣同合葬。她一生没再嫁,活成巾帼样。谭嗣同这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用命换的觉醒,影响后人。说起来,那时代变法难,守旧势力狠,慈禧他们保权柄,不顾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