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10日,河南安阳,高一男生晚上想睡觉,可对门的宿舍还在吵,他就喊了一声,让他们不要吵了,结果第二天,他们把男生叫到厕所......事后,一个参与殴打的学生的家长说,男生骂人在先,这不是校园暴力,只有男生没有错,被殴打才算校园暴力。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 9 月 10 日,当尊师重教的祝福在校园里流转时,安阳一中学高一学生小任的世界却被恐惧彻底吞噬。 前一晚熄灯后,对门宿舍的喧哗声穿过敞开的门缝持续炸开,搅得他辗转难眠。 忍到极限时,他只轻声说了句 “都赶紧睡吧,不要吵了”。 这句礼貌的提醒竟当场引发口角,更悄然埋下了暴力的祸根。 第二天课间,一名同学以 “有事商量” 为由将小任引至厕所。 刚跨过门槛,十几个人随即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医院的诊断书像一把钝刀刺向家人,密密麻麻的伤情记录着这场暴行的残酷。 小任在病床上躺了 9 天,身体的伤口开始结痂,心理的创伤却在疯长。 那个从前爱说笑的少年,如今整日对着墙壁发呆。 深夜,他总会突然哭喊 “妈妈我害怕”,恐惧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的每一个梦境。 更让小任妈妈张女士崩溃的场景,发生在派出所门口。 那群施暴的孩子出来时满脸笑意,一点不为自己的恶行而感到惭愧羞耻。 一位家长的辩解更令人发指:“是他先骂人,这不算校园暴力,只有他完全没错被打才算。” 不仅如此,对方还全盘否认自家孩子参与塞厕纸的行为,连一丝歉意都未曾流露。 而学校的处理更显敷衍:仅对三名带头者停课,其余参与者安然无恙。 张女士多次联系校方负责人和班主任,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校方推诿的态度像冰锥刺着这位母亲的心。 这起事件暴露了校园管理的漏洞,也让责任的追究变得尤为迫切。 打人的学生与家长首当其冲。 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或许够不上刑事处罚,但殴打他人最高可处十日拘留。 即便未满 14 岁不拘留,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也会记入户籍档案,未来升学等都会受影响。 那些觉得 “孩子还小” 的家长该清醒了,纵容只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别拿 “未成年” 当免罪金牌,小任的医疗费等实际支出,十几名施暴者的家长必须共同承担。 更关键的是精神赔偿也一点不能少,塞厕纸的侮辱性行为,只会让这笔赔偿更加不容推卸。 学校的责任更是无法回避。 教育部早有规定,校园隐蔽场所需实现监控全覆盖,还要成立欺凌治理委员会。 可这所中学的厕所里,十几人围殴竟无一人及时制止。 事后他们采取的措施也实在太过敷衍。 这种失职若不纠正,迟早还会滋生新的暴力。 唯有学校真抓实管、家长担起责任、部门严格执法,才能筑牢校园安全网。 校园本该是成长的庇护所,希望这起事件能真正敲响警钟,让每所学校都把安全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个家长都懂得底线所在,还孩子们一个能安心奔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