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高僧“破戒”收容孕妇,寺内煮肉杀鸡,罗汉寺内108罗汉娃儿,108个婴儿的降生,是人们说的“天意”,还是单纯的巧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5月12日下午,当大地剧烈震颤的那一刻,四川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两座大楼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倾斜,三十多名待产孕妇仓皇逃到空旷地带,惊魂未定地看着身后摇晃的建筑。 产房已无法使用,这些随时可能分娩的妇女面临着双重危险,院长桂逢春望着眼前的废墟和身边挺着大肚子的产妇们,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罗汉寺。 那座千年古刹在震中巍然屹立,建筑坚固,空间开阔,桂逢春带着医护人员和孕妇们赶往寺院,余震还在继续,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当他们抵达山门时,寺内已经收容了大批无家可归的灾民,院子里搭满了临时帐篷,桂逢春说明来意后,僧众们面面相觑。 佛门清净之地向来有诸多禁忌,女性不得随意入内,更何况是即将分娩的产妇,血光、生死、荤腥,这些都与寺院的戒律相悖。 素全法师从成都返回途中目睹了沿路的惨状,他站在山门前沉默良久,眼前这些孕妇脸色苍白,肚子高高隆起,有些人已经开始出现临产征兆。 生命在此刻不容等待,他抬起手,示意打开寺门,僧众们诵念着佛号,分立两侧,让这些特殊的客人进入了本该肃穆的佛门净地。 安置工作立即展开,僧人们将大殿内的佛像小心移至院中,用遮盖佛像的篷布围出一片区域作为产房,几张禅桌被拼接起来,铺上稻草和干净布单,成为简易的产床。 僧舍被腾空改造成病房,年轻僧人主动搬到大殿打地铺,医护人员开始清点药品器械,准备消毒用的热水,寺院原本只容纳百余人,现在涌入了两千多名灾民,每个角落都住满了人。 第一个婴儿在次日凌晨降生,当稚嫩的啼哭声打破清晨的寂静时,守候在产房外的人们眼中泛起泪光,素全法师为这个女婴取名唐震雯,寓意震后重生。 孩子的出生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证明生命可以在废墟上延续,接下来的日子里,产房内不断传来新生儿的哭声,每一声都让疲惫的人们精神一振。 真正的考验很快到来,产妇分娩消耗巨大体力,急需补充营养,寺院常年的素斋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产妇家属开始在院子里架锅煮肉,肉香很快飘散开来。 许多僧人闻到荤腥味就感到恶心,有人甚至出现呕吐反应,他们吃素多年,身体已经不适应肉食的气味,寺院内的气氛变得微妙,一边是袅袅香火和诵经声,一边是炊烟和肉香。 僧众们向素全法师表达了困扰,这位方丈没有多说什么,他卷起袖子,亲自在厨房里处理起鸡肉和猪肉,一个出家几十年的僧人,在灾难面前选择用双手触碰那些本该远离的荤腥之物。 他熬汤炖肉,将营养送到产妇手中,其他僧人看到方丈都如此,也不再多言,素全法师制定了折中方案,允许产妇家属烹饪肉食,但要求其他灾民仍需遵守素食规矩。 产房内的接生工作日夜不停,医护人员在昏暗的烛光下操作,僧人们负责烧水、递送物资、照顾新生儿,条件简陋,但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 有些产妇出现难产迹象,医生只能凭借经验和简单器械进行处理,好在罗汉寺的建筑足够坚固,余震来袭时也能保护这些脆弱的生命。 婴儿一个接一个诞生,人们开始留意数量,当第一百零八个婴儿的啼哭声响起时,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一百零八,恰好对应寺内供奉的一百零八尊罗汉。 有人说这是佛祖显灵,冥冥中自有安排,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巧合,毕竟收治的产妇数量就在那里,无论如何解释,这个数字确实给劫后余生的人们带来了某种慰藉。 灾后,产妇们用一百零八块婴儿襁褓缝制成一件百衲衣,送给素全法师,这件衣服后来成为罗汉寺的镇寺之宝,每一块布料都代表着一个新生命,也见证了那段特殊时期的选择。 素全法师将它供奉在殿中,提醒世人:当戒律遇上生命,慈悲的真谛就是敢于承担。 多年后人们回忆起这段往事,争论的焦点依然是那个数字究竟是天意还是巧合,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生死关头,一群僧人选择打破戒律庇护生命,这才是最值得铭记的奇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环球网——见死不救是最大禁忌”,罗汉寺与108个震后“罗汉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