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万家岭战后,漫山遍野都是腐烂的尸体,无人愿意打扫战场,一个乞丐从中却捡到了37颗金牙,意外地发了一笔横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深秋,江西万家岭的山沟里弥漫着腐败的气息,战斗结束已有数日,方圆十平方公里的焦土上,六千多具日军尸体与上千具战马的残骸混杂在一起,没有人愿意靠近这片死亡之地。 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却拎着麻袋走进了这片地狱,他在尸堆中翻找了整整两天,最终从腐烂的口腔中撬出37颗闪着金光的牙齿,这笔横财足够他在那个年代吃喝数年,可这些金牙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场让日军王牌师团彻底覆灭的惨烈绞杀。 这37颗金牙的主人,原本都是日军第106师团的军官和老兵,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日本军队里流行镶金牙的风气,这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战时随身携带财产的方式。 第106师团是日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装备精良,兵力约两万人,1938年9月,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穿插计划,让这支部队从南浔路与瑞武路之间插入,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配合第27师团完成对赣北的合围。 冈村宁次盘算得很精细,可他没料到,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已经把万家岭变成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薛岳在这场战役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思路,此前的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多是死守城池,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装甲,往往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这一次薛岳接受了中共方面提出的机动防御建议,决定利用万家岭的特殊地形打一场伏击战,这里的丘陵高度不过几百米,但山沟狭窄得连日军的坦克都无法通行,正是设置口袋阵的绝佳地点。 他迅速调集第4军、66军、74军共十万兵力,按照倒品字形布置了三道防线,一线战壕宽一米深一米五,每隔十几米就挖一个两米深的掩蔽坑,上面铺树枝覆泥土用来躲避轰炸。 二线摆放预备队随时补位,三线架设大炮封堵退路,六挺德国造的重机枪被精准分配到各个连队,枪口全部对准山沟入口。 当地村民也加入了这场战前准备,郭经礼带着乡亲们把村里所有的锄头都借给了部队,有人主动帮忙放哨。 9月底,炮声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日军以五十人为一队向杨家岭发起冲锋,中国军队的四挺重机枪喷出密集的火舌,连续五次将敌人击退。 真正的绞杀发生在10月,日军第106师团的主力全部挤进了万家岭,小金山和张古山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 第51师团长张灵甫带着一队士兵从张古山的绝壁攀爬上去,没有路就抓住崖壁上的藤条,有人失手掉下山崖摔死,后面的人继续往上爬。 摸到日军阵地后立即展开肉搏,这座山头在七次易手后终于被夺回,张灵甫的腿部被子弹打穿,仍然拄着枪指挥士兵坚守。 日军见强攻无效开始施放毒气,中国士兵没有防毒面具,只能用尿液浸湿毛巾捂住口鼻硬顶着毒雾作战。 10月9日傍晚,薛岳亲自来到前线组织最后的总攻,他挑选出两百到五百人组成奋勇队,先用大炮轰击一轮,然后由奋勇队带头发起冲锋,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第106师团的所有阵地全部被攻破。 战后的统计数字触目惊心,日军伤亡超过百分之八十,只剩下不到一千人能够行动,华中派遣军不得不紧急空投两百名军官来补充指挥系统。 中国军队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袁体明所在的第2连从一百二十九人打到只剩三十八人,五个号兵阵亡了四个,刘鞔鼓村的溪水被鲜血染成暗红色,苍蝇密密麻麻地聚成黑云。 那个乞丐捡到的37颗金牙,其实承载着三重价值。 对他个人而言,这是能够改变命运的财富,对战局而言,日军为了救援被围的第106师团,从武汉会战的主力部队中抽调兵力,这让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十天时间,得以将工厂和物资向西南转移,为长期抗战保留了实力。 对历史而言,万家岭战役与平型关、台儿庄一起,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路透社和美联社纷纷报道这次胜利,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日战争的看法,也为后来苏联派遣航空队、美国组建飞虎队援华埋下了伏笔。 当年的战壕早已长满荒草,但那场用血肉换来的胜利,连同那37颗在死亡中闪光的金牙,永远留在了民族记忆的深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万家岭大捷中国血硬撼日酋 村南溪水被血染红——抗日战争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