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真的认怂了?看懂这三点,才明白中国不结盟多明智 最近伊朗的处境成了热议话题,不少人说它 “认怂” 了。美国 4 月重启 “最大压力” 制裁,9 月联合国又恢复了武器禁运等一系列限制,伊朗外长赶紧跑到北京找王毅外长谈合作,握着的手都透着股急切劲儿。 这事儿不光关乎伊朗的死活,更藏着中国不结盟的深层门道,今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2025 年这大半年,伊朗算是被架在火上烤。4 月美国放话要把伊朗石油出口压到每天 50 万桶以下,相当于断了它的命根子要知道伊朗 80% 的石油都得卖给中国才能换钱,之前一天还能卖 120 万桶,现在直接砍半还多。 更要命的是 9 月联合国重新启动对伊制裁,武器禁运、导弹技术封锁全回来了,等于把伊朗的国防大门给卸了。 经济上早崩得没边了。现在 1 块钱人民币能换近 6000 里亚尔,去年还能换 5000 多,一年贬了快 20%。 德黑兰街头的面包,去年一块钱能买仨,现在一个就得三块;普通人家想炖个牛肉,得攒小半月工资。为了省钱,政府连汽油都定量供应,加一次油得排俩小时队,民众抗议的队伍都从街头排到广场了。 军事上更没底气。6 月以色列的 F-35 战机直接炸了伊朗的核设施,把地下的离心机全毁了,伊朗发射 180 枚导弹反击,大多被以色列的 “铁穹” 拦下来了,自己的导弹工厂还被接着炸。 到了 9 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狂,直接说接下来一年要 “摧毁伊朗轴心”,这话跟抽伊朗嘴巴子没啥区别,但伊朗除了放几句狠话,啥实际动作都没有。 到这份儿上,伊朗实在没招儿了,只能紧紧贴着中国找靠山。上半年中伊贸易额飙到 330多亿,石油全用人民币结算,还开辟了陆路运输线,把石油从新疆运进来,比海运快了一个月,躲开了美国的封锁。 伊朗外长在北京会谈时说得挺实在,一句 “伊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听着像走个过场的客气话,其实根本就是没辙了的无奈。除了中国,没人敢接它的石油,更没人敢帮它扛制裁。 有人骂伊朗没骨气,可换谁在这处境里都硬不起来,这背后有三个绕不开的坑。 首先是制裁卡得太死。美国不光制裁伊朗,连买伊朗石油的国家都要罚,印度之前偷偷买,被制裁后立马停了;韩国直接吓得不敢碰。 全世界就中国敢接盘,但就算这样,伊朗每天还是少赚好几亿美元,外汇储备快见底了,想进口点药品、零件都没钱。 其次是内部乱成一锅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想硬扛,说 “不会屈服于压力”,但总统那边想跟美国谈判,觉得再制裁下去国家要完。 年轻人更离谱,40% 都怀念以前跟西方交好的日子,觉得政府太能折腾,街头抗议时举的牌子上都写着 “要面包不要导弹”。上下不同心,哪还有力气对外硬气? 最后是盟友全是 “摆设”。伊朗以前总说自己有 “抵抗联盟”,可真出事了,黎巴嫩真主党躲着不露面,也门胡塞武装就发射几枚导弹意思一下,还被以色列轻松摧毁了发射器。 反观以色列,美国明着撑腰,就算联合国骂它违反国际法,它该炸还是炸,这对比简直扎心。 看到伊朗这处境,再想想有人说的 “中国该结盟”,就知道这想法多天真。 中国不结盟,恰恰是看透了国际关系的本质。所谓盟友,大多是 “麻烦制造机”。 先看美国的盟友圈,以色列算最铁的吧?可以色列炸伊朗、炸卡塔尔,把地区搅得鸡犬不宁,美国除了口头支持,连兵都不敢派,生怕自己被拖进去。 再看欧洲那些盟友,美国要制裁伊朗,德国偷偷买伊朗石油,法国暗地里跟伊朗做生意,全是各怀鬼胎。 中国的做法就实在多,不跟伊朗结盟,但该帮的忙不少。帮它建港口、修铁路,把石油运出来换钱;在联合国投反对票,反对美国的单边制裁;但绝不承诺 “出兵相助”,更不干涉伊朗的内政。 这种 “合作不捆绑” 的模式,简直是双赢,中国拿到便宜石油,保证能源安全;伊朗得到实际支持,又不用被绑上中国的战车。 有人说这是 “冷血”,可看看历史就懂了。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跟苏联结盟,最后闹得兵戎相见;美国跟越南结盟,打了十年战争差点拖垮自己。 盟友关系就像 “捆绑销售”,你想要它的好处,就得接它的烂摊子。伊朗现在的烂摊子,连它自己都收拾不了,中国要是跟它结盟,不等于给自己找罪受? 说到底,伊朗的 “低头” 不是认怂,是现实逼出来的生存之道;中国的不结盟也不是孤僻,是看透了利益纠葛后的战略清醒。在这个 “盟友靠不住,利益才长久” 的世界里,不搞小圈子,不绑死在别人的战车上,反而能走得更稳。 参考信源:联合国确认安理会涉伊朗制裁决议已重新生效 2025-09-28 22:28·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