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美国总理突然宣布了 2025年9月29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电视采访中证实,美方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最终决定权握在特朗普手中。这事儿表面看是军援升级,实则暗藏玄机。万斯特意强调“由欧洲国家出钱购买”,美国既当了军火商又做了顺水人情,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简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事儿的源头,还得回溯到几天前的联合国大会。9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纽约跟特朗普闭门会晤,当面就提了要“战斧”的请求。 泽连斯基想要这武器可不是没原因的。“战斧”这玩意儿真不是普通武器,各型号射程从1500公里到2400公里不等,是乌军去年拿到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射程的好几倍。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乌克兰要是手握这导弹,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俄罗斯核心城市,全得进打击范围。泽连斯基自己都说,有了它,俄方就得重新算风险。 要知道,拜登政府那时候可是明着拒绝过乌方的请求。美方当时怕的就是射程太远,容易把冲突彻底搞大,风险实在兜不住。 现在特朗普政府态度松了口,不少人都在猜背后的门道。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专家梅尔文看得明白,特朗普这不是真要力挺乌克兰。 他的核心心思,是想让美国从冲突里“摘出来”,把重担全甩给欧洲。毕竟美国国内的厌战情绪摆在那儿,自己掏钱援乌早就让民众怨声载道了。 欧洲这边的处境,说是骑虎难下一点不夸张。他们明知道美国在让自己当“冤大头”,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道理很简单,欧洲得靠美国撑着场面。要是美国撒手不管,单靠欧洲自己,根本顶不住俄罗斯的压力,乌克兰战场大概率要崩盘。 但掏钱这事儿,欧洲内部早就吵翻了天。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靠美国安全保护的国家,跑得比谁都快,生怕美国不开心。 可法德意这些大国就不乐意了。他们本来就想搞“欧洲防务自主”,哪愿意把钱砸给美国军火商,还得看人家脸色。 欧盟之前搞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拿出1500亿欧元贷款鼓励成员国搞国防工业,特意把美英军工企业排除在外。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这套“欧洲出钱、美国卖货”的玩法,早就有现成的模板。之前那个“优先乌克兰需求清单”计划,就是让欧洲把钱打给美国账户,再买美国武器援乌。 美国通过这招,既能把援乌的财政压力转出去,又能牢牢控制住欧洲的武器供应,顺便还能接着耗俄罗斯。这一举三得的买卖,确实够精明。 俄罗斯那边的反应来得飞快。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回怼,说俄罗斯不是“纸老虎”,是头“真熊”。这话听着硬气,其实藏着不少担忧。 “战斧”的低空突防能力可不是吹的,能贴着地面不到100米飞,还能绕开防空系统。俄罗斯的S-400再先进,要防这么远的射程、这么灵活的路线,得砸进去天文数字的资源。 更要命的是心理威慑。以前战争离俄罗斯民众很远,现在导弹能直接打到家门口,国内的心态迟早要受影响。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早放了话,要是乌克兰敢炸俄罗斯本土,俄方就得报复基辅的决策中心。可真等“战斧”到了乌军手里,这威胁还管用吗?谁也说不准。 有军事专家分析,“战斧”要是真入了乌,俄罗斯要么就得升级冲突,甚至冒着跟北约直接对上的风险;要么就得在谈判桌上让步,丢了之前挣的面子。 这两条路,对俄罗斯来说都是两难。常规军力打了这么久消耗战,早就显疲态了,兵员、装备都跟不上,哪还有太多底气硬碰硬。 其实就算特朗普最后不批这事儿,光现在这阵仗,美国就已经赢了。公开讨论提供“战斧”的可能性,本身就是给俄罗斯施加心理压力。 乌克兰那边已经开始催了。乌官员计划下周就去华盛顿,跟美国防部高层面谈,核心就是盯着“战斧”导弹不放。 这场围绕导弹的博弈,把俄乌冲突推向了更危险的边缘。美国把球踢给了欧洲,欧洲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俄罗斯攥紧了拳头,乌克兰盼着武器救命。 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最后买单的,可能是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美国赚得盆满钵满,欧洲掏了腰包还得担风险,俄罗斯面临战略抉择,乌克兰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这盘棋下到现在,早就不是简单的俄乌之争了。它成了美国收割欧洲、遏制俄罗斯的工具,而欧洲明知是坑,也只能闭眼往下跳。 官方信源:环球网《万斯称美国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