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 2025年9月29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证实,美国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 事情早有苗头。几天前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拉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搞了场闭门会晤。泽连斯基在会上开门见山,直接索要包括“战斧”在内的远程打击武器,还要求美方允许乌军使用ATACMS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 特朗普的态度耐人寻味。他没当场拍板答应,但也没像拜登政府时期那样直接拒绝。要知道,以前美方对“战斧”的态度可是铁板一块,就怕这玩意儿射程太远,会把冲突彻底推向不可控的边缘。 “战斧”可不是普通的武器。这东西射程能轻松突破2000公里,最远甚至能到2500公里。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乌克兰前线发射,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俄罗斯核心城市全得被圈进打击范围。 更要命的是它的突防能力。“战斧”能贴着地面不到100米的高度飞行,靠着地形匹配技术绕开雷达探测。俄罗斯那些引以为傲的S-400防空系统,遇上它也得捏把汗,拦截难度直接飙升。 泽连斯基自己说得挺明白,有了这武器不一定立马用,但俄方就得重新算风险。这话听着温和,实则藏着狠劲,等于把一把尖刀架在了俄罗斯的脖子边上。 特朗普最近的嘴风变得很频繁。他前几天还在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聊天时说,俄罗斯花了好几亿美元,愣是没从乌克兰抢着多少土地。紧接着,他又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文,说俄罗斯原本该一周拿下乌克兰,结果看着更像“纸老虎”。 克里姆林宫的回应来得飞快。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接回怼,说俄罗斯是“真正的熊”,根本不是什么纸老虎。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强硬表态背后全是担忧。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早有警告,要是乌克兰敢打俄本土,俄方就得报复基辅的决策中心。可真等乌克兰手握“战斧”,这警告还能不能管用,谁心里都没底。 更有意思的是,泽连斯基还玩了个迂回战术。他没直接求美国送,而是请求美国把“战斧”卖给欧洲国家,再由这些国家转交给乌克兰。这种操作看似绕了弯,实则给美国留足了台阶。 万斯也证实了这一点,说美方确实在审议欧洲多国提出的相关请求。但最终拍板权还在特朗普手里,所有人都在等他的决定。 英国智库有专家看得透彻,特朗普这招根本不是真心帮乌克兰。他嘴上鼓励乌克兰,却没给任何实打实的承诺,核心还是想把美国摘出来,把担子甩给欧洲。 就在美国这边释放信号的同时,欧盟也没闲着。9个欧盟国家刚达成一致,要建个“无人机墙”,专门对付那些所谓的“侵犯欧洲领空的无人机”。 更狠的是一份泄露的文件,欧盟计划动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放一笔1400亿欧元的无息贷款。这数字快赶上乌克兰一年的GDP了,等于直接给乌克兰输血续命。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大上说得直白,北约和欧盟这是借着乌克兰,跟俄罗斯打一场“真正的战争”。这话里满是无奈,西方的集体加码已经让俄方压力山大。 俄罗斯现在的处境确实尴尬。常规军力打了这么久消耗战,兵员、装备都露了短板。要是“战斧”真的入乌,俄方只能二选一:要么升级冲突,冒着和北约直接对上的风险;要么就得在谈判桌上低头让步。 俄罗斯军事专家放话,给“战斧”就等于美国直接参战,俄方会保留不对称回应的权利。可这“不对称回应”到底是啥?是动战术核武器,还是搞网络攻击?不管选哪个,都是把局势往火坑里推。 即便特朗普最后不批准送“战斧”,光是现在这波讨论就够让俄罗斯难受了。这种心理施压的玩法,已经让俄乌冲突进入了更危险的阶段。 乌方官员也没闲着,他们计划下周就飞华盛顿,找美国防部长和副防长当面聊远程武器的事。这场会面的结果,很可能直接改写战场的游戏规则。 要知道,乌克兰现在手里最远的武器是英国给的“风暴之影”,射程也就300公里。跟“战斧”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一旦“战斧”到位,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后勤枢纽、能源设施,全得暴露在乌军的打击范围里。 更关键的是心理冲击。以前战争离俄罗斯本土很远,现在“战斧”的阴影直接罩在莫斯科上空,这种恐慌感对民心的影响,比导弹本身的杀伤力还大。 全球都在盯着特朗普的决定。这枚射程两千多公里的导弹,不仅能改变战场态势,更可能撬动整个欧洲的安全格局。一步走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信源:中国新闻网《万斯称美国正考虑是否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