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大陆已向台湾“统派”发出正式通告:无论“真信”还是“投机”,只要敢喊统一,北京一

大陆已向台湾“统派”发出正式通告:无论“真信”还是“投机”,只要敢喊统一,北京一律欢迎!面对洪秀柱的“为党守魂”和郑丽文的“为己铺路”,大陆的立场,简单而明确。我们不关心你们的“内心戏”,我们只看你们是否顺应了“统一”的历史大势。只要上了这条船,都是“同志”! 洪秀柱的行动,成为台湾统派坚守立场的生动注脚。从政超过四十年的她,早已是统派的代表性人物。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她推动通过和平纲领,深化 “九二共识”,为两岸交流筑牢基础。 卸任后,她并未停下脚步,创建基金专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让年轻一代在互动中增进认同。 2025 年 9 月,大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活动,洪秀柱不顾民进党当局的警告,毅然前往北京观礼。 抵达北京后,她发布新闻稿强调抗日战争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用实际行动延续抗日精神。 随后,她进一步提出两岸和平统一方案,重申应深化 “九二共识”,探索签署和平协议,通过制度化安排终结内战阴影,还明确指出 “一国两制” 是大陆为和平统一开出的口子。 这种跨越数十年的坚定立场,成为两岸统一进程中珍贵的精神力量。 郑丽文的立场演变,则折射出台湾政治生态中认同转变的可能性。 这位曾有机会成为模特的政治人物,政坛经历充满转折。她最初因不满体制离开民进党,揭露党内腐败后转投国民党,凭借舆论操纵技巧稳定党内局势,助力马英九当选。 在两岸关系上,她曾长期保持模糊立场,既不支持统一也不反对 “台独”,被指责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摇摆。 但随着局势发展,她的表态逐渐清晰。她开始强调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对台湾的影响,批评以 “和平” 为借口拒绝统一的政客,直言和平统一迟早会成为现实,呼吁两岸保持和平共处。 这种立场的调整,虽被解读为有政治算计的成分,却也印证了统一大势对台湾政治人物的影响。 大陆的开放立场,有着坚实的政策根基。 白皮书明确提出,要团结台湾同胞共谋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白皮书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进步正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这样的表述,奠定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基调 —— 无论身份背景、动机如何,只要认同一个中国、支持统一,都能成为团结的对象。 这种包容并非没有原则,而是建立在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理事实之上,1945 年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归还台湾,1971 年联大第 2758 号决议明确台湾为中国的省,这些国际法律文件早已筑牢统一的法理基础。 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正在让统一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政策,从就业创业到求学就医,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仅 2024 年,就有超过 12 万名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就业,近 5000 家台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认识到,统一能为台湾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能让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洪秀柱推动的两岸青年交流基金,每年帮助数千名台湾青年走进大陆,他们在亲身感受大陆发展后,对统一的认同度显著提升,成为推动两岸融合的新生力量。 大陆的立场,更传递出对历史责任的担当。 白皮书强调,内战的阴影不应留给下一代,这一代中国人要勇于承担终结对立的责任。洪秀柱提出的 “这一代人应该勇敢承担” 的呼吁,与大陆的主张形成呼应。 这种共识的形成,正在跨越两岸政治分歧,凝聚成推动统一的合力。 即便存在郑丽文这样立场转变的个案,大陆也以开放态度接纳,因为每一个认同统一的声音,每一次支持统一的行动,都在为历史大势添砖加瓦。 从洪秀柱的坚定坚守到郑丽文的立场调整,从政策白皮书的明确指引到融合发展的实践推进,两岸统一的脉络愈发清晰。 大陆 “不问内心戏,只看行动力” 的立场,展现的是对统一大势的自信,更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信任。 在这条通往统一的道路上,所有顺应大势的力量都能找到位置,所有真诚付出的努力都能获得认可。这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包容姿态,正是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强大动力,也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荣光的前景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