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中方大使时,马科斯突然要求给北京带个话,现场各国记者全都懵了 据菲媒报道,我驻菲大使黄溪连即将离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与他的告别会晤上突然提出,希望向北京方面转达一句话:“菲方认为对话与合作对于缓解紧张局势和解决争议海域海上问题十分重要”。此言让参加观礼的菲美等国记者都懵了,因为这相当于主动向东大“求和”,而与马科斯当局一直以来对南海的强硬政策大相径庭。 更让人意外的是马科斯后续的表态。他特意强调,南海问题并非中菲关系的全部,不能让争议定义两国关系。这话直接推翻了之前菲方反复拿南海说事的姿态,连在场的菲律宾官员都忍不住互相递眼色。 谁都清楚,马科斯政府这两年在南海的调子有多硬。他上任初期还延续着杜特尔特的务实路线,没过多久就彻底转向。菲律宾不仅开放更多军事基地给美国用,还频繁派公务船闯入南沙群岛海域,甚至想通过国内立法固化非法仲裁结果。 美军的“肩并肩”演习拉着澳法一起在南海周边搞动作,菲律宾全程积极参与。马科斯政府还砸重金买美国F-16战斗机、德国潜艇,把“地平线3”计划的国防预算抬到2万亿比索,摆明了要靠军备硬刚。 可硬刚的结果,却是处处碰壁。菲律宾想重新控制黄岩岛的企图落了空,对仙宾礁、铁线礁的非法占领计划也彻底泡汤。所谓的“三板斧”耍了半天,啥实际好处没捞着。 国内的压力更让马科斯坐不住。2025年中期选举里,他支持的执政联盟只赢了6个参议院席位,远没达到预期。选民用选票表明了态度:大家更关心饭碗和粮食价格,没人想跟着政府在南海瞎折腾。 经济上的账本,马科斯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是菲律宾绕不开的重要伙伴,这点他早有体会。2023年菲方缺化肥时,中国二话不说就出手援助,刚好赶上水稻种植高峰,帮农民解了燃眉之急。 马荣火山爆发后,中国的大米援助第一时间送到灾民手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支持,菲律宾民众都记在心里。经贸合作更不用说,中菲建交50年的底子摆在那儿,人文交流和商业往来早就盘根错节。 国际上的风向也在变。2025年1月,中菲刚在厦门开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十次会议。双方当时就重申了维护南海稳定的重要性,还答应推进海警、海洋环保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4月的东盟峰会上,各方一致同意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菲律宾再抱着美国大腿硬扛,只会变成东盟里的异类,马丁·雅克早就在评论里点破了这一点。 马科斯显然算清了这笔账。继续跟着美国在南海挑衅,不仅捞不到实惠,还得把国内经济拖下水。中期选举的教训就在眼前,再硬撑下去民心只会更散。 于是才有了告别会上的那番表态。他特意加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菲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话,显然是想给北京递上诚意满满的信号。 这话里藏着的潜台词很明确:菲律宾不想再硬扛了,得回到对话桌前。毕竟靠域外大国撑腰的日子,看似风光实则被动,美国只会把菲律宾当棋子,不会真为菲方利益着想。 黄溪连当场就接了话。他赞同马科斯的观点,还特意提到中菲建交50周年的历程,说睦邻友好才符合两国根本利益。这话既给了台阶,也点明了中方的立场。 其实马科斯的转向早有苗头。前阵子菲外交部就在东盟峰会上放风,说考虑和中国达成更多维护南海和平的协议。只是没人想到,他会选在送别中方大使这个场合,用“带话北京”的方式把态度摆得这么明。 对美国来说,这无疑是记闷棍。刚把菲律宾打造成“网格状”联盟的重要节点,转头盟友就私下递和平信号。在场的美国记者脸色难看,恐怕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回了华盛顿。 对中国而言,马科斯的表态是个积极信号。但没人会忘了菲律宾之前的反复。毕竟刚结束的双边磋商里,中方还在就菲方的侵权挑衅活动提严正交涉。 这场告别会晤就这样成了中菲关系的转折点。马科斯用一句“带话”,把之前紧绷的局势撕开了道口子。他心里清楚,再硬耗下去对谁都没好处,不如借着换大使的契机,重新调整对华策略。 民众要的是实惠,不是口号。中菲在农业、经贸上的合作空间摆在哪儿,与其花钱买武器搞对抗,不如把精力放在帮农民增收、稳粮食价格上。马科斯终于想明白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接下来就看菲方的实际行动了。光说“对话合作”不够,得停下那些海上挑衅,拿出真正的诚意。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相向而行才能让关系重回正轨。 这场会场风波,说到底是现实给马科斯上的一课。靠别人撑腰撑不起国运,硬扛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坐下来对话,才是处理南海争议的正道。 那些懵掉的记者后来大概也想通了。马科斯这步棋看似突然,实则是权衡利弊后的必然选择。毕竟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强硬”终究得给民生和发展让路。 官方信源:金羊网《菲总统:不能让南海争议定义中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