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5年3月8日晚,阮玲玉回到家,说肚子饿,让母亲煮了一碗八宝粥,拿回房间里,

1935年3月8日晚,阮玲玉回到家,说肚子饿,让母亲煮了一碗八宝粥,拿回房间里,倒入30片安眠药,拌着粥一起吃下。她边吃边看着一旁已经酣睡的唐季珊,满怀绝望。 1935 年 3 月 8 日晚,上海南京西路糖葫芦摊前,阮玲玉咬下一颗裹糖山楂,满嘴苦涩 —— 这是六岁时父亲带她尝过的味道,当年甜能驱寒,如今甜味却躲着她。 几小时后,新闸路沁园村洋楼厨房,母亲何氏熬着八宝粥,她轻声说 “多放几颗莲子”,袖口藏着攒了半月的安眠药,何氏不知这是女儿最后一餐。 1934 年拍《神女》,阮玲玉跟场记说:“这角色像我妈,都在熬日子。” 为演好底层母亲躲债的戏,她让何氏带邻居婴儿来片场学抱娃姿势;被流氓推倒的戏拒绝替身,摔破膝盖只说 “这样观众才信”。 可《晶报》却暗讽 “本色出演,难怪像”,戳她 “出身低微” 的疤。 1910 年,阮玲玉还叫阮凤根,生于虹口区弄堂。 父亲是江南造船厂铆工,六岁时急病去世,何氏用旧门板裹遗体埋乱葬岗,她攥着父亲的铜烟壶走了十几里路,壶身纹路被摸亮。 为生计,何氏去南京西路张家做佣,带她住后院储物间,冬天漏风夏天闷热。 何氏改她名阮玉英,缝青布旗袍叮嘱 “见人低头走”。 1925 年冬,张家太太丢金镯诬陷何氏,她们被扔出门,连棉衣都没带。 退学后,阮玲玉在海宁路裁缝铺当学徒,手指扎满针眼。 张家四少爷张达民递来进口水果糖:“我帮你。” 16 岁的她搬进其租房,却发现对方拿她的钱赌马,输了就摔东西:“女人该靠男人养。” 她偷偷给何氏送新棉袄,被张达民剪碎骂 “胳膊肘外拐”。 1927 年,明星影片公司招演员,裁缝铺老板娘劝她试试。 试镜时,导演卜万苍让演 “妻子知丈夫出轨”,她想起张达民夜不归宿,没哭却抿白嘴角、攥紧衣角,这细节打动卜万苍,定她为《挂名夫妻》女主,改艺名 “阮玲玉”:“以后在银幕上要发光。” 1930 年她跳槽联华影业,片酬涨至每月两百块,却仍被张达民纠缠 —— 以 “前男友” 索钱,从几十到几百块,威胁 “去报社说你忘恩负义”。 对方送钻石项链,承诺 “帮你摆脱张达民”。 1933 年夏,唐季珊找律师,给张达民五千块解约。 她搬进沁园村洋楼,第一次有盼头:书房能放剧本,何氏有自己房间。 可很快发现唐季珊与百乐门舞女梁赛珍有染,照片登在《良友》画报。 她吵架,对方却说 “男人逢场作戏正常”,拍《新女性》时,因与蔡楚生讨论剧本,被当众骂 “不知廉耻”。 1934 年秋,张达民回上海,拿同居协议要一万块 “赡养费”,被拒后告她 “重婚”,找小报编 “贪慕虚荣”。 《罗宾汉报》天天登 “私生活揭秘”,连她买助眠药都写成 “欲寻短见”。 蔡楚生劝她 “别理流言”,她红着眼:“他们把我写坏,谁还信我演的角色?” 3 月 8 日派对上,有人提官司,唐季珊只说 “误会”。 回家路上,她买串糖葫芦仍尝不出甜。 到家后,唐季珊醉倒沙发,她让何氏煮八宝粥,回房写字条 “妈,对不起”,眼泪打湿信纸。 粥好后,她把安眠药倒进粥里搅匀喝下。 次日,何氏发现她倒在地上,粥碗翻着,字条掉在旁。 送医时医院推诿,到中西疗养院已回天乏术。 3 月 14 日葬礼,三十万人送行,十二位导演抬棺,《纽约时报》头版报道。 何氏攥着半张字条与铜烟壶,只有她知道,女儿只是太累了。 如今阮玲玉墓已不在,可提起民国电影,仍会想起《神女》里的她,想起 1935 年春,一碗冷粥、一串苦糖串,带走 25 岁的生命......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