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一针的救命药,现在只要3万!”当这条消息刷爆朋友圈时,无数SMA患儿家长抱着孩子痛哭——他们等这一天,等了整整五年。 五年前,8个月大的小石头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这种被称为“婴幼儿遗传病杀手”的罕见病,会让孩子的肌肉逐渐萎缩,连呼吸都变得困难。当时,全球唯一能救命的药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可一针就要70万,一年六针就是420万。小石头的爸爸是电视台记者,妈妈是普通职员,两人年薪加起来不到20万。他们卖掉了房子,借遍了亲戚,却连第一针的钱都凑不齐。“那时候,我每天抱着孩子去医院做康复,看着他连抬头都费劲,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石头爸爸说,“我们试过所有办法,甚至想过放弃。” 像小石头这样的家庭,全国有3万多个。SMA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一,但90%的患儿活不过两岁。2019年,诺西那生钠终于在中国上市,可70万一针的价格,让绝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那一年,石头爸爸加入了病友群,群里每天都有家长问:“哪里能买到便宜的药?”“有没有人能帮帮我们?”他带着大家的期待,跑到北京找医保局,找药企,甚至在电视台做节目时公开呼吁:“这些孩子不是数字,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转机出现在2021年。国家医保局启动新一轮药品目录谈判,诺西那生钠的药企终于松口,愿意坐下来谈。那场谈判,被称为“灵魂砍价”——医保局代表张劲妮和药企代表拉锯了8轮,一个半小时里,她反复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我们希望药企能拿出诚意,让更多孩子用得上药。”最终,药企报出3.3万一针的价格,全场沉默了两秒,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一针,砍掉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纳入医保后,诺西那生钠的价格从70万降到3.3万,医保还能报销70%。像小石头这样的普通家庭,每年自付费用从420万降到了不到10万。“现在,我每个月最期待的就是带孩子去医院打针。”石头妈妈说,“他不仅能抬头了,还能坐轮椅去上学,和同学一起上课、做游戏。” 这场“生命定价”的革命,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挣扎与坚持。2022年,诺西那生钠纳入医保后,国内销量暴涨260%,2812名患者用上了药,是前一年的10.5倍。2023年,第二款SMA治疗药利司扑兰也进入医保,患者有了更多选择。2025年,齐鲁制药等企业申报诺西那生钠仿制药,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这些变化,让曾经“无药可用”的家庭,看到了生的希望。 可这场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五年里,有多少家庭因为凑不够钱放弃治疗?有多少孩子还没等到药就离开了?医保局的“灵魂砍价”,砍的不仅是药价,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它告诉我们:再小的群体,也不该被放弃;再贵的药,只要能让生命延续,就值得去争取。 如今,小石头已经能坐在教室里,用电子屏学习,和同学一起笑、一起闹。他的轮椅停在教室门口,爷爷坐在旁边的休息室等他放学。这个曾经被判“死刑”的孩子,现在有了未来。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场“灵魂砍价”,源于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承诺。 看到这里,你是什么感受?是愤怒于曾经的“天价药”?是感动于医保局的坚持?还是为这些家庭松了一口气?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因为每一个声音,都可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力量。 来源:头条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