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 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了 9月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将对乌军中不存在短缺的武器实行受控出口,直到战争结束。他说会先保证自家军队够用,国内产量充足的武器,剩下的才能卖,出口全程会盯着。(央视新闻) 依我看,这事儿不是突然决定的,乌克兰最近武器产能确实上来了 你敢信吗?三年前还在依赖西方援助的乌克兰,现在已经能端出“过剩武器”卖钱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乌军工企业从战前的297家飙到现在的718家,30多万人靠造武器吃饭,2024年经济增长里三分之一都来自军工业。单说无人机,战前一年才造几千架,现在年产400万架都打不住,计划2026年还要冲到800万架,目标直接对标“世界冠军” 。 这里面的门道可不止“产能上来了”这么简单。乌克兰的军工账本早就亮红灯了,就算今年拿到40亿美元拨款,想支撑扩产还是不够。军工企业早就逼宫要开放出口,说这能在18个月里带来20亿美元税收,不然就得面临人才流失。泽连斯基这步棋,说白了就是“以战养战”,用卖武器的钱反哺生产线,毕竟一枚155毫米炮弹要8000欧元,光靠援助填不满窟窿。 更精明的是外交算计。欧洲最近正愁着建“无人机墙”防俄罗斯,偏偏自己产能跟不上,这刚好给了乌克兰机会。泽连斯基早就瞄准了欧洲市场,想通过卖无人机、反无人机设备拉近和欧盟的关系,为入盟铺路。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已经跟几个非洲国家谈妥了初步协议,连美国、中东市场都没放过,算盘打得叮当响 。 但热闹背后全是隐忧。最让人揪心的是武器来源问题,乌克兰嘴里的“国产武器”,核心部件大多是西方的——无人机里的电子设备标着“美国制造”,导弹零件可能来自加拿大。万一西方断供零部件,所谓的“过剩产能”就是空中楼阁。更危险的是监管漏洞,谁能保证那些标着“国产”的武器里,没有翻新的西方援助装备?俄罗斯早就警告过,这些武器流到敏感地区会引发大麻烦。 还有个矛盾点没法回避:前线士兵还在喊缺防空导弹和战机,后方却忙着卖武器。乌克兰自己也承认,无人机产量虽高,但零部件依赖进口,真要是被俄军掐断供应链,现在卖得欢的装备可能转眼就断货。泽连斯基说“全程盯着”出口,但700多家军工企业分散在各地,有些甚至是手工作坊模式,监管能不能跟上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场“战时卖武器”的博弈,表面是乌克兰自力更生的信号,实则藏着太多不确定性。是真能靠卖武器造血,还是会拖垮本就脆弱的军工体系?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