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索额图1636年生于满洲正黄旗赫舍里氏家族,是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三子。这个家族在清朝开国时就立下功劳,索尼顺治帝临终前被指定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负责辅佐年幼的康熙。索额图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家族势力在朝廷中很强。康熙继位后,为了稳固权力,与赫舍里氏联姻,把索尼的孙女立为皇后,她生下太子胤礽。索额图作为皇后的叔父,自然和太子关系密切,这让他在政治上占了先机。早年他以荫生入仕,当上侍卫,逐步升迁。 康熙八年,索额图作为一等侍卫,参与了擒拿鳌拜的行动。鳌拜当时把持朝政,康熙不满已久,就召集侍卫密谋。索额图和其他人一起帮忙,最终让康熙收回大权。这件事后,他得到康熙信任,负责追捕鳌拜余党,还提拔了一些可靠官员来稳住局面。康熙对他的功劳很认可,很快就让他升官。之后在平定三藩叛乱中,索额图也出力不少。1673年吴三桂起兵,他负责后勤供应,确保军队粮草不断。这场叛乱持续八年,索额图的贡献让他在朝中地位更高。 1685年,索额图还参与镇压蒙古部落的叛乱。他率军出征,帮康熙平定了边疆隐患。四年后,1689年,他作为首席代表去尼布楚和俄国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划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归属。这让他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成为康熙身边的重臣。索额图的能力确实强,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帮了大忙,要不是后来出事,他本可以安享晚年。 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态度慢慢变了,索额图因为支持太子而惹上麻烦。太子很早就被立,康熙亲自教导他,但太子身边形成了党羽,索额图就是领头人。他不是太子的亲外公,但因为家族关系,自然站在太子一边。康熙最忌讳的就是太子野心太大,身边人还推波助澜。康熙觉得他们有篡位的意思,这让他忍不了。索额图的举动让康熙越来越不满,觉得他威胁到皇权。 1701年,索额图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康熙批准了,让他回家闲住。但康熙对太子党一直警惕,1703年五月,突然下旨逮捕索额图,关进宗人府。宗人府是管皇族事务的地方,索额图被幽禁在那里。康熙没找到直接证据,就断了他的供给,让他慢慢挨饿。四个月后,1703年九月,索额图饿死在牢里。康熙说这是他绝食抗议,就借机发难。 索额图死后,康熙下令抄没他的家产,把金银田地全收了。还杀了他的两个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其他族人被流放边疆。赫舍里氏家族从此彻底衰落,影响力没了。康熙这么做,就是要铲除潜在威胁,确保皇权稳固。索额图一生功劳被一笔勾销,康熙的恨意很深。 康熙的恨没那么快消。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他废黜太子胤礽时,在朝堂上公开指责索额图。康熙说索额图助太子潜谋大事,是本朝第一罪人。康熙列出索额图的罪状,像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什么的,但核心还是他支持太子,威胁到皇帝位置。废太子后,康熙继续清算索额图的余党,把家族成员革职,财产充公。 索额图的尸骨不得入祖坟,家族彻底没了后路。康熙通过这些事,确保赫舍里氏再起不来。1712年,康熙又册立胤礽为太子,但索额图的事已经成定局。朝廷中没人敢提他,康熙晚年还偶尔回忆,确保威胁没了。索额图从功臣变罪人,就是因为卷入权力斗争,触了皇帝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