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翻了出来,乾隆得知后哈哈大笑:“好一个文官清流,好一个肱骨大臣,实乃蛀虫也!”可当乾隆查看记录后,脸色铁青异常难看,又灰溜溜派人将东西全部退了回去…… 张廷玉生于1672年10月29日,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砚斋。他爸张英是康熙朝大学士,所以他从小在北京长大,接触官场早。幼年在家塾念书,师从同乡倪伯醇和宜兴唐起裁,十岁就能背《尚书》和《毛诗》。十六岁随爸回桐城,埋头苦读,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这为他后来考科举打下底子。家里世代书香,他自然走上仕途路。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参加会试,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转南书房,编书常常熬夜。康熙四十二年,升侍讲学士,讲经时声音大,条理清楚。康熙四十六年,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处理政务一丝不苟。康熙后期,他参与修书,积累经验。 雍正元年,张廷玉入军机处,负责机密事,日夜批红。雍正二年,晋礼部侍郎,后转户部侍郎,管财政,核账认真。雍正四年,擢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参与修《明史》,校稿改上百处。雍正十三年,雍正崩前,他奉遗诏辅政,宣诏时稳当。雍正对他信任重,赏赐多。 乾隆元年,张廷玉继续掌军机处,早朝后忙到中午。乾隆二年,获赐紫禁城骑马。乾隆五年,七十大寿,皇帝赐银5000两。此后,赏赐包括字画玉器,他都存库房。张廷玉一生侍三帝,勤恳,但晚年求退时言语露不满,惹乾隆不快。 乾隆十五年,张廷玉七十九岁,上书求退,乾隆下旨革爵位职务,派内务府总管德保带二百士兵抄家。抄家队清晨进府,砸锁翻箱,银锭滚落,堆积庭院。吏员铺账本,记录笔沙沙响。白银堆高及膝,成色杂乱,有的旧痕斑斑,有的碎块零散。古玩书画散置,玉佩碰撞,地契展开。 统计完,三十六万两白银,加黄金古董。德保封箱,士兵抬马车,车轮碾石径。快马报宫,太监呈清单,乾隆听后起身踱步,大笑声震殿,手指虚空,高呼那句蛀虫话。他挥袖命彻查,士兵返府掘地剥砖。 次日,物品运宫,册子厚重。乾隆坐椅翻簿,手指滑行,银两数量入眼。银锭杂,注解小字密:雍正八年赐金二百两银一千两,为修明史;乾隆元年赐御砚玉带;康熙六十年御笔福字。古玩带钦赐标,地契恩赏田产。这些全是三帝赏赐,张英所得也在内,积累几十年,几乎未动。 乾隆手顿册页,合簿起身转背。大殿静,宫人跪伏。他低声传旨,渐高:物品原样送回,一件不少。太监叩头,马车掉头颠簸返张府。德保跪呈,张廷玉起身接旨拱手谢恩。这事让乾隆尴尬,抄家本想治罪,结果全是自家赏出去的。 抄家后,乾隆心存不满,但没再加罪,只小过敲打。张廷玉收拾家产,雇车马南下桐城。途中舟车劳顿,倚窗望江。抵桐城,亲友迎码头,扶下船入祖宅,仆役点灯照庭。 在家乡,张廷玉闭门谢客,翻旧书。乾隆十六年,皇帝遣使慰问,赐药材布帛,使者呈单,他拱手谢收,回奏。次年,病重卧床,家人煎药端汤匙。乾隆旨许安养,赐银助医,他存库未动。 乾隆十八年,张廷玉八十三岁,病转重,召子侄口授遗嘱,声微弱。家人围榻执手,脉缓。1755年4月30日辞世,家人披麻设堂焚香叩拜。桐城士绅吊唁,抬棺出殡,队绵延街,锣鼓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