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和俄罗斯联手,一起对付中国?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而是不能。美国和俄罗斯没法联手对付中国,这事儿不是不想,是真做不到。就像两个人有世仇,就算现在都看第三个人不顺眼,也没法真刀真枪一起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的对抗深刻地塑造了今天两国之间的关系。美国将苏联视为全球霸权的威胁,而苏联则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力图与美国抗衡。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对抗,不仅仅是政治与军事领域的较量,它还涉及到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民主与自由对抗共产主义。 尽管苏联在1991年解体,俄罗斯成为继承国,冷战的记忆并未因此消失。 相反,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重新寻求恢复其曾经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与西方国家的博弈中。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依旧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在如乌克兰问题、叙利亚战争以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两国的对立依然不可调和。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俄罗斯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几乎无处不在。俄罗斯深知,任何形式的美俄合作都会使其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 以乌克兰问题为例,俄罗斯一直视乌克兰为其“势力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在军事和政治上的独立,不仅破坏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利益,也使两国在这一区域的矛盾愈加加剧。 俄罗斯对美国在北约东扩的反应尤为强烈,认为这不仅是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侵犯,更是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全球化”政策,与俄罗斯的“强国复兴”理念完全对立。 美国不断推动以自由贸易、民主、人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俄罗斯则坚持维护自身的政治独立性和军事主权,不愿屈服于西方的政治模式。 两国之间的这种地缘政治对立,使得他们很难在长远的战略中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 军事领域是美俄矛盾的另一个重要战场。冷战时期,两国在核武器、常规武力、军备竞赛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即使冷战结束,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上的竞争并未完全消失。 普京深知,俄罗斯在军事上无法与美国媲美,尤其是在高科技和现代化装备上。 俄罗斯始终坚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和高技术武器体系,这不仅是为了增强国家的防卫能力,更是为了在全球舞台上争取话语权。 美国则继续维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种军事上的竞赛,使得两国的对抗始终未能消除。 更重要的是,美俄之间的军事合作早已被历史的阴影所笼罩。即便在冷战结束后,双方在一些领域上有所接触,但这种接触大多是有限的。 美国对俄罗斯军事现代化进程的担忧以及两国在国际军事冲突中的不同立场,导致两国始终无法在军事上形成有效的合作。 在经济领域,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 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经济制裁,目的是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迫使其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让步。 这些制裁不仅没有使俄罗斯屈服,反而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对抗。 俄罗斯在美国的经济制裁下,逐渐加大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中国成为俄罗斯重要的经济伙伴,双方在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方面的合作迅速升温。而美国则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施压俄罗斯,迫使其“孤立”在国际舞台上。 此时,美国与俄罗斯要联合对付中国,不仅违背了两国的长期经济利益,还可能使它们陷入更加复杂的经济博弈之中。 俄罗斯深知,虽然与美国合作可能会让其在某些经济领域获得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合作会威胁到其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普京而言,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普京的外交政策一直秉持着现实主义原则,他深知与美国联手对付中国的风险。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尤其在能源和军事技术方面,双方有着广泛的合作。普京不可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破坏与中国的关系。 普京深知美国的战略意图。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全球战略竞争中的重要对手,但美国更愿意将中国视为主要的对手。 即便在某些问题上美俄可能有合作的机会,但这种合作通常是临时性和利益驱动的,缺乏长期的战略基础。 而普京很清楚,任何形式的美俄合作都可能被美国利用,最终加剧俄罗斯的国际孤立。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苏联解体30周年,戈尔巴乔夫批美国“被傲慢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