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维尔纳·海森堡在慕尼黑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几乎是一场灾难。他的论文主要侧重于流体动力学,导致实验知识匮乏。在口试中,他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1923年,维尔纳·海森堡在慕尼黑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几乎是一场灾难。他的论文主要侧重于流体动力学,导致实验知识匮乏。在口试中,他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比如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显微镜的分辨率。他的考官,尤其是威廉·维恩,对他缺乏实验技能感到震惊。他的导师阿诺德·索末菲不得不出面干预,认为海森堡虽然对设备一窍不通,但他的理论天赋却非同凡响。最终,他勉强通过了——这成为物理学史上最尴尬的答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