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炮弹不用炮管,直接上天。 ” 别洛乌索夫一句话,把无人机从配角抬成主角。 网友@坦克老兵留言:“当年我们靠T-34推平,现在靠塑料翅膀点名。 ” @空拍小哥回怼:“塑料? 柳叶刀-3M热成像头一锁,120公里外防空车变烟花,阿夫杰耶夫卡一天端掉9套,比打游戏还快。 ” 战场节奏被切成秒表。 50架小机群在库皮扬斯克上空排成蚊子阵,一齐俯冲,乌军一个连的电台瞬间哑巴; 地面“驱虫剂-1”同时开机,20条干扰波像扫帚,乌军无人机掉线三成,操作手干瞪眼。 伊朗工程师也没闲着,把“见证者-136”产线整个搬到俄罗斯,顺手塞了卫星中继芯片,新机抗干扰翻三倍,北约给它起名“阿尔卑斯”。 炮声越来越少,蜂鸣越来越吵。 俄军放话:明年把“80%”再抬到“85”,让AI替人挑目标。 北约回礼:2亿欧元干扰包已在路上。 联合国只好把“杀手机器人”第一次写进裁军日程——规矩得先谈,再吵也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