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5日,被称为今年“风王”的第18号台风“桦加沙”两次登陆,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自然资源部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海洋灾害应急,及时发布风暴潮、海浪双红色警报,启动海洋灾害一级应急响应,组织3个专家工作组赴广东参加地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于25日6时30分前后在广西北海市沿海再次登陆。9月21日,台风“桦加沙”尚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预报显示其将对我国沿海产生影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迅速组织全国海洋灾害预警报视频会商,9月22日~25日共发布风暴潮、海浪灾害警报各9期,同时开展县级单元海水倒灌风险预报,为沿海开展海水倒灌应对提供精准服务。参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的防汛防台风应急会商4次,汇报海洋灾害预判有关情况,为国家和地方防灾应对提供决策支持。
9月22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工作组会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开展海洋灾害应对和现场调查工作。9月23日~24日,工作组分3组赴惠州、珠海和阳江,积极参加地方海洋灾害应急会商,强化分析研判,指导各地做好风暴潮、海浪灾害预警发布。台风登陆后,工作组转为调查组,分5组分别赴汕尾、惠州、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湛江等受灾严重地区开展现场调查评估工作。
海洋观测数据及时传输稳定可靠是预报减灾的基础。此次台风过程期间,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利用海洋二号、海洋一号、高分三号等自主卫星对台风动态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共收集海洋卫星数据74轨/景,制作台风海面风场遥感监测专题图38幅,为预报、减灾部门提供遥感信息支撑。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根据风暴潮和海浪预警等级、范围及动向,及时圈定、调整重点关注范围,对涉及的50个海洋站和28个在位浮标开展运行状态监控,对发现的传感器故障、通信子系统故障、浮标移位等异常及时与运维人员沟通并分析研判,持续跟进设备修复情况并提供技术支持。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从进入汛期后,已对海洋灾害涉及海域的地面网络运行和海洋观测数据传输情况进行严密巡检与维护。“桦加沙”来袭,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及时与站点沟通,快速排查故障,有力确保了观测数据不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