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孟买的城市天际线太反差了!金融区玻璃幕墙里满是财富机会,两公里外的达拉维却挤

印度孟买的城市天际线太反差了!金融区玻璃幕墙里满是财富机会,两公里外的达拉维却挤着上百万住简易房子的人。 这片土地曾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出现过,如今正站在施工机器和日常生活动惯的十字路口上。 负责改造它的阿达尼集团,看着是绘出了现代化的蓝图,可实际上,安置、征地和谋生这些难题把它缠得死死的。 这个改造项目是2023年7月定下来的,原本没什么动静,一直到2025年1月,才正式破土动工。 阿达尼集团花6.14亿美元拿下这个项目后,官方说的规划听着挺吸引人:7年内要建成“城中城”,配上住房和交通站点。 2000年之前就住这儿的居民,能免费拿到大约27平方米的房子。对阿达尼集团来讲,这事更像一次“改善形象的机会”——它之前被做空机构指责过。 而这种和老百姓生活有关的工程,被认为能改变大家对它的看法,算是关键一步。 可蓝图刚展开没多久,现实中的阻碍就挡在了跟前。最主要的矛盾出在“安置资格”上:政府把2000年当作分界线。 这大概意味着,有75万人不符合在原地免费获得安置的条件,2000年到2011年之间来这儿的人,得花2.1万元人民币在郊区买安置用的房子。 2011年之后搬来的人,连有没有住房的承诺都没法确定。更难办的是征地这事。 要安置这些人,得额外拿出240公顷土地,可孟买的土地特别珍贵,征地比登天还难。 这个项目能不能顺利进行,差不多全卡在这一步。 反对的声音还在一点点变多,马哈拉斯特拉邦的反对党直接表示,这不是和老百姓生活有关的工程,而是给阿达尼集团的特殊照顾。 甚至说要是他们上台,就会取消这个项目,居民的担心更直接:达拉维不只是个简单的居民区。 还是个每年能创造10亿美元价值的“循环经济之地”。这儿有1.5万家工厂,处理着孟买80%的固体垃圾和60%的塑料回收。 单回收这一行就养活了上万人,就连Zara、H&M这些快时尚品牌的代工订单,也在这儿运作。 可规划里留出来的工业空间,估计连现在已有的企业一小部分都装不下。 300多平方英尺的安置房,恐怕更放不下家庭小工厂里的机器。 最让人着急的,是这个项目推进得特别迟缓。虽然2024年3月就做了可行性调查,2025年1月也正式开工。 离计划完成只剩6年,可大部分安置用的土地还没落实下来。还有消息说,部分居民可能会被安置到Deonar垃圾填埋场附近。 那里堆着超过1600万吨垃圾,曾经因为大火,让孟买全城都烟雾缭绕。 当地活动人士早就因为健康隐患提起了诉讼,环保组织也质疑这里不适合居住。 居民委员会提出的疑问,听起来说到了点子上:“依照居民区重建的法律,重建得听我们的意见,可现在我们连规划的细节都弄不清楚。” 没人不承认达拉维需要改变——这儿确实没有足够的自来水,厕所也很少。 生活条件根本算不上好。可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要不要改”,而是“该怎么去改”。 这片土地的活力,藏在那些不太正规的小工厂里:塑料回收厂把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 小作坊撑起了孟买的低端制造业,这种自己形成的经济模式,正好成了上百万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要是改造只是把简易房子拆了,却把人们谋生的办法也拆没了,就算房子再新,估计也填不上谋生的空缺。 现在雨季刚过,达拉维的回收小作坊又变热闹了,分拣塑料的声音,盖过了远处工地里偶尔传来的声响。 阿达尼集团已经投了前期资金,政府的安置政策还在小幅度调整。 可75万人的住房问题、1.5万家企业的未来,依旧是没解决的难题。 这场改造最后会变成“让老百姓满意的工程”,还是“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可能不看建了多少高楼。 而是看那些靠回收垃圾过日子的人,能不能在新社区里继续赚到养家的钱。 毕竟对达拉维的居民来说,比起“消灭老旧社区”的空名声,能安稳谋生的实在日子,才是最该去实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