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平潭:数字化赋能破解灵活就业难题

“小鱼小鱼,帮我搜索平潭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近日,在平潭零工市场,随着语音指令发出,一台机器人立刻通过屏幕显示出相应的政策内容。这是平潭零工市场新推出的AI机器人“小鱼”,它可以针对平潭本地就业创业政策、零工市场服务流程、岗位申请要求等高频问题,提供即时、准确的语音解答,无需人工干预。

据了解,“小鱼”拥有“即时响应、多模态交互”的优势,除语音交互外,它还支持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服务内容,市民可自主选择信息呈现方式,甚至自定义介绍内容与形式。

工作人员调试AI机器人“小鱼”。

平潭零工市场专员陈心龙介绍,“小鱼”内设四大核心功能板块,形成服务闭环:一是链接公共就业平台及福建省就业平台资源,实时获取岗位信息;二是展示招聘动态与海峡银行金融服务指引,满足用工方与求职者多元需求;三是具备智能带路功能,可引导办事群众前往指定服务区域;四是通过小气泡板块介绍市场基础信息,底部滚动海报更新活动动态,全方位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AI机器人“小鱼”的加入,是实验区以数字化赋能,推动零工市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实验区聚焦灵活就业群体痛点,加快建设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引导灵活就业人员从“马路边找活”到“市场内选岗”。

作为实验区社会事业局主导、实验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平潭零工市场是贯彻2025年福建省“10+3”重点工作项目的核心载体,以破解季节性、临时性用工难题为目标,通过“线上数字化平台+线下驿站网络”模式,累计促成招工1800余人次,有效激活区域零工经济活力。

在线上端方面,平潭零工市场主要依托“平潭综合实验区零工市场”微信公众号、“平潭零工”小程序,打造数字化服务网络,实现岗位查询、求职登记、政策咨询等功能一键操作;线下端则按照“区—片区—社区”三级网格化布局建设零工驿站,将服务半径压缩至“家门口5公里”,目前已有28个社区驿站投用。

作为社区驿站之一,台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模式,为居民和用工单位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一方面,我们发动辖区企业、商户收集零工岗位,在‘平潭零工’小程序建立动态岗位库,通过公告栏、网格群实时发布;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免费求职登记服务,至今已为205位居民登记求职信息,代发布岗位35条、提供就业岗位76个。”台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玲珑介绍,驿站还设立了服务专窗,提供“一对一”就业创业援助指导,不定期开展家政服务、育婴月嫂、手工等免费技能培训,增强竞争力。

此外,实验区还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潭片区支公司联合推出零工专属保险“岚零保”,覆盖18至70周岁、通过“平潭零工”平台接单的灵活就业者,保费由政府全额承担。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平潭零工平台推广力度,优化功能与服务流程,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社会保障处副处长苏菊燕表示,平潭零工市场将全力打造规范化、高效化、人性化的就业服务,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与就业质量,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