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想到,泽连斯基这次跑去联合国,不是去哭诉,也不是继续喊“支援我们”,他直接宣布:我们乌克兰要开始出口武器了。 这话从正在打仗的国家领导人嘴里说出来,确实有点震撼,要知道乌军前线还经常说装备不够用呢。 但泽连斯基讲得很明白,乌克兰要卖的是自己生产、经过实战检验的武器,主要是无人机和无人艇这些玩意儿,他想用这些东西换外汇,再来生产更多前线急需的装备。 其实这个决定不是突然心血来潮,早在今年5月份乌克兰政府就开始悄悄铺路了,背后原因挺实在的,乌克兰财政部6月就提到国防预算有大约12亿美元缺口,无人机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库存只够维持三个月。 说白了就是没钱没材料,但仗还得打下去,怎么办,只好想办法卖点自己的东西换现金。 乌克兰能卖什么,最有卖点的就是那些让俄军头疼的无人装备,黑海舰队被搞得焦头烂额的远程自杀无人艇、多功能无人攻击艇,还有能突破莫斯科郊区防空网的FP-1远程无人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在战场上验证过威力的货色。 乌克兰无人机产能这两年翻了35倍,国产装备占比达到60%,有些武器库存已经超过前线需求,这就有了出口的底气。 他们的军工生产有点特别,靠的是“全民组装”模式,民间小作坊都能参与,一个改进想法两三个星期就能变成原型机送到前线测试,这种快速迭代能力在传统军工体系里很难见到。 不过泽连斯基这个算盘打起来并不轻松。国际军火市场可不是菜市场摆摊,土耳其的TB2无人机、以色列的“苍鹭”都是成熟产品,乌克兰的苏系技术改进品要和这些竞争对手抢订单不容易。 目前听说只有非洲有些零星订单,离填补百亿级别的财政缺口还差得远,更麻烦的是武器流向管控问题,边境管控不严的情况下,怎么防止这些武器流入黑市是个头疼事。 从更深层看,乌克兰卖武器不只是为了钱,更是一种外交策略,泽连斯基想通过军售拉近和欧洲国家的关系,特别是现在欧洲正打算建“无人机墙”,而无人机恰好是乌克兰的强项。 如果乌克兰能成为欧洲的无人机供应商,那它加入欧盟的进程可能会加快,这就把武器销售变成了政治筹码。 泽连斯基在联大还说加入北约也不一定安全,这话听起来有点意外,其实是在暗示乌克兰得靠自己,同时也在委婉表达对国际社会的不满。 乌克兰这个举动本质上是一场“以战养战”的豪赌,赌赢了就能从西方援助的“棋子”变成国际军贸市场的“玩家”,赌输了可能就会削弱自身防御能力甚至造成武器扩散风险。 战争打了这么久,乌克兰发现完全依赖别人不行,得自己造血才能持续战斗,他们用战场当试验场,把实战经验变成产品卖点,这种思路在军火贸易里算是开创性的。 你觉得乌克兰这种“战场检验、直接出口”的武器贸易模式,会不会改变未来国际军火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