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预设,拥抱角色,就是成毅表演的底色。
看完这则4分种长的采访视频,很有感触,既被成毅的真诚温暖,也被他的纯粹简单打动,一些在追《赴山海》时看到的“神来之笔”,也便有了落脚。
成毅说,“从未给自己设定框架,也就不存在突破框架”,他会为走进角色持续做功课,了解背景、揣摩剧本,听其他主创对角色的解读,然而,成毅并非以此为框架、拿来就用,而是,将这些所得所感打碎、再熔,形成一个独属于成毅的诠释版本。
以此来看,成毅的不设限、不框定,是倾听采纳,更是打碎重铸,勇敢放下预设,真心拥抱角色。在《赴山海》中,我亲眼看到了这种创作态度创下的“神迹”,比如萧秋水与萧开雁对峙时,呈现出的“有上限的怒”;又如,李沉舟皇宫雪夜的凭栏远眺,抖落的残破身躯与家国大志的鲜明比对;正是因为真心拥抱,这些角色在成毅手中,才成了有血有肉更有魂的存在,也正是因为真心拥抱,才让成毅在一部剧中,呈现出如此之多的名场面,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那么,撑起不设限、不框定的,又是什么?在采访中依然有答案,是成毅的简单纯粹和执着热爱,尤其打动我的是那一句,“我喝那里(家乡)的水长大”,多么简单温暖的一个人。世间唯简单纯粹可敬,唯执着热爱不破,当成毅用纯粹热爱撑起每一个角色,亦会被观众用真心真情托举,在《赴山海》中,我看到了成毅的一切可贵,所以选择托举,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看见他,然后托举他,成毅,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