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宣布了! 乌克兰政府已确认将征兵年龄上限调整的政策。根据最高拉达(议会)通过的相关法案,60岁以上男性可自愿签订一年期服役合同,前提是通过体检并获指挥官批准。议员透露,此类人员原则上优先安排至后勤类岗位,此举旨在缓解当前每月约2.5万至3万人的兵力补充压力。 战场本是年轻人的修罗场,如今却要六旬老者拖着年迈身躯去填战线缺口。法案白纸黑字写着“自愿”,可地方官员的软硬兼施,早把“选择权”碾得粉碎。拒签恐吓断养老金,点头利诱送“爱国礼包”——这哪里是征召,分明是道送命题。 灰色产业链的猖獗,照出系统腐败的脓疮。 敖德萨兵役局长敢收500万美元帮人逃兵役,民间明码标价8000美元调后勤、3万美元换自由。当保家卫国成了生意,枪口该对准敌人还是蛀虫?基辅街头的静默抗议早已给出答案:民众的忍耐快到极限了。 数字游戏背后是血肉模糊的现实。 乌方公布阵亡4.6万,俄媒炒作88万,CSIS折中算40万——每个数字都沾着家庭破碎的泪。尤其“十天损失超万人”的局部战役,堪比绞肉机般惨烈。西方递来的武器再先进,终究要活人去操作,而乌克兰最缺的正是人。 拉老人入伍像饮鸩止渴。 表面能缓兵力荒,实则抽干社会根基。348万老年潜在兵源若真压上战场,农田谁耕?工厂谁守?养老金体系崩了,战后重建靠谁?前总司令那句“战争打到2034年”,听着像末日预言。 历史总有相似镜头,但语境天差地别。 二战英国“爸爸军团”是为守护家园而战,如今乌克兰老人却被绑上大国博弈的战车。西方一边军援递刀,一边施压征兵,嘴上喊着民主,手上算的却是消耗战的账。俄罗斯把征召年龄提到55岁,两国竟在“谁更耗得起人命”上较劲,荒诞得让人心寒。 黄昏下的枪影,照见一个国家的踉跄。 当花甲老者被迫握枪,我们看到的不是悲壮,而是体系失灵后的无奈。战争这台机器吞噬青春后,开始啃噬暮年。它撕开的不只是乌克兰的伤口,更是现代文明伦理的遮羞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