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数智基建不断加速:中国数字经济获得强劲引擎

飞象网讯(一飞/文)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中国数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建立起了全球领先的数智化生态。回望过去十年,中国领跑5g、规模化建设先进数据中心,构建了自主研发的ai底层大模型矩阵,并引领了全球将ai应用于工业、交通、物流、教育、医疗等等浪潮,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网络基建:从“规模领先”到“场景赋能”

经过多年持续投入,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现代光纤网络覆盖城乡,4g网络全面普及,5g和5g-a网络加速部署。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已建设了455万个5g基站,比2020年增长了5倍;千兆宽带用户增至2.26亿户,形成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的立体覆盖。

随着5g网络的日益完善,中国利用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高清视频等应用开发了丰富的创新应用。在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让生产设备全流程实现了互联互通、远程控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医疗领域,5g远程医疗让偏远地区的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顶级医疗专家的诊治。此外,中国还在加快推进ipv6应用,使得中国ipv6地址资源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一,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也不断提升。

2025年,中国还在全球率先实现了5g-a的规模商用,有300个城市已经推出5g-a商用服务。新部署的5g-a网络可以提供毫秒级时延,为更高水准的自动驾驶、自动工控等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算力基建:从“资源集聚”到“价值裂变”

随着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中国不断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下,“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展开,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十多个数据中心集群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极大优化了总体算力架构。为充分满足各地算力需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投入巨资建成了一批大型通用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

据统计,当前中国算力总规模已增至1085万个标准机架,其中智算占比超过73%。在“东数西算”的总体规划下,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利用清洁能源的比例超过了60%,pue值(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1以下,较东部传统数据中心节能40%,显示出了卓越的绿色环保特性。

在算力调度层面,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速成型。目前“东数西算”调度平台已接入了30个超算中心、100个智算中心,使得跨域算力交易落到实处。在实际应用中,成都企业购买西部算力可获30%补贴,在提高算力基础设施利用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受国际政经环境的影响,中国算力建设频繁遭受外部阻力,不过中国企业迅速崛起,为中国算力建设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贡献。比如华为开发了全球领先的集群计算解决方案,使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100kw,达到传统机房的5倍;商汤科技临港智算中心采用了国产ai芯片,总算力达5eflops,跻身全球前五。这些创新让中国ai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了60%,并使得ai顺利进入各行各业发挥作用。

应用与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活跃,赋能显著

在先进网络、算力基础设施和ai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中国ict产业与各行各业密切协作,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打造了种类丰富的创新应用案例。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平台体系日益完善,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构建了15个行业生态,赋能超过70万家企业。在车联网领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和交通出行的格局。在物联网领域,中国企业推出了大量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环保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终端数已增至26.56亿户。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探索卫星互联网,为下一代网络变革做好准备。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财富,不过各行各业每天积累的海量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数据中蕴含的价值也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各地开展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探索,并建设了一批数据交易场所,比如上海数据交易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加快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促进数据的合规流通和有效利用。比如中国联通搭建了联通大数据平台,不但具备超大规模数据汇聚治理能力,还提供“联数网”、“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三件套”等能力,可实现一点接入、灵活组网、任意式传输及数据流通可管可控。

在中国各级政府和ict产业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一流的数智基础设施、取得了丰富的应用创新成果,还为未来技术进步做好了准备。比如联合全球产业链,积极开展6g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积极探索量子通信,加快商用试点工作;加速布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让低轨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协同服务于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这些探索进一步巩固中国ict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