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药港的生产车间到跨境电商的交易平台,从产业载体的孵化空间到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时下的连云港开发区,正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多元力量,让党建蕴含的红色动能,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势能。
园区党建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旗帜就插在哪里;产业布局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显在哪里;企业需求到哪里,党的服务就跟在哪里。”连云港市委常委、连云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商振江表示,锚定“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目标,创新“三集四联五增”工作法,持续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扩面提质,以新姿态、新作为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所谓“三集四联五增”工作法,即聚焦“集中关联企业要素、集聚发展要素、集成优质服务”,推动“组织联建、阵地联用、人才联育、发展联动”,致力“增强创新能力、增长企业效益、增创社会价值、增加员工认同、增进党建活力”。
“党建工作无空白、服务企业无遗漏。”连云港开发区从机关部门、街道、村社等选派近20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在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依托区“立即解决、问题清零”指挥部,创新难题会办机制,以高效合力破解企业发展梗阻,助企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处理各类企业诉求92项,化解率达95%。
党建工作指导员在走访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发现公司有安全生产体系升级的诉求后,立即反馈问题清零指挥部,当天就联动区应急局、经发局等召开专题会办会,党员干部带头下车间排查隐患16次,仅5个工作日便协助企业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流程,消除6类潜在风险,为生产线稳定运行筑牢防线。
“加快探索产业园区党建新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连云港开发区基于“三集”工作思路和目标,实施“三步走”党组织建设策略:对党员人数3名以上且条件成熟的企业,100%单独组建党组织,确保党建工作“独立运转、精准发力”;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企业,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组建联合党组织,打破企业壁垒、形成党建合力;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企业,择优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步推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先行覆盖。
“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连云港开发区同步以“四联”为纽带,聚焦组织、队伍、资源、服务四大关键,持续拓展党建覆盖广度、延伸服务深度,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网格里、建在群众身边。
数据赋能,“一企一档”精准画像。深度融合市场、税务、科技等多部门数据资源,系统整合企业注册、纳税申报、社保缴纳等关键信息,建立“有党员、有党组织、有党建工作”的“三有”企业台账与重点非公企业动态数据库,为每家企业量身打造涵盖运营状况、党员队伍、党建进展等要素的“一企一档”,实现党建底数精准化、工作台账实时化,推动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走深走实。
“精准导航”,新兴领域党建专题培训。将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区党员教育总体规划,开展375人次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轮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专业化党务人才队伍。按“四级五专”标准实施党务工作者专业资质认证,分级评定高级、中级、初级党务工作者,每年专项发放“红领津贴”约10万元。
党建赋能,聚力“五增”。在党建赋能重点企业发展方面,连云港开发区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群体,以党组织管理为核心抓手,构建“分类施策、重点聚焦、体系推进”的差异化管理格局,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对于技术密集、创新需求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企业,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针对上市企业,重点强化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则聚焦政策对接、资源整合等需求,助企解决融资、人才招聘等实际问题。此外,开展党群特色活动,组织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开设线上线下联盟青年之家、职工之家、妇女微家,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热情。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连云港开发区组织宣传部部长纪岱宗表示,作为连云港开发开放的主窗口、重点企业集聚的核心区,连云港开发区将以“筑牢红色根基、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4+N”主导产业为基础,全力拥抱新经济、新业态,凝聚干事创业的“红色合力”,构建新兴领域党建新格局。张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