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十字路口,有斑马线和交通灯。左边有建筑和树木。”
“看一下红灯还是绿灯?”
“现在是绿灯,可以安全过马路。”
这是一位视障人士佩戴着AI眼镜过马路时和眼镜的一段对话。而这副上周刚刚发布的眼镜,就来自一群来自杭州一群理工男。
杭州这群理工男为视障人群做了一副AI眼镜
昨天云栖大会的“云栖通道”上,4位AI相关的创业者和从业者分享了自己和AI的故事。杭州瞳行科技市场总监陈刚就是其中之一。
杭州瞳行科技是一家“技术男”组建的初创公司,今年4月才刚刚成立,上周瞳行科技推出了首款AI眼镜,主要为中重度视力障碍人群解决出行与生活难题。
AI眼镜的特色功能第一个是出行辅助。通过眼镜上的摄像头实时提醒用户避障,避障时间可以做到300毫秒以下。300毫秒相当于什么概念?瞳行科技市场总监陈刚解释,相当于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外如果有障碍物,眼镜就会自动提醒用户。
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如果马路上有盲道,眼镜会引导用户走盲道。一旦遇到共享单车等障碍物时及时提示绕行,绕行后再引导用户重返盲道。
“还可以帮用户找药罐、读手机信息,还内置双频GPS与北斗模块,提升定位精度。”陈刚说。
针对危险的环境,眼镜还能一键联系三位亲友,亲友通过眼镜上的摄像头实时查看用户位置,亲友远程提供指导。
这款眼镜的核心优势在于实时交互能力: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能识别151类常见物体,帮助用户实时避障。眼镜背后是阿里云的存储、计算等技术,能满足实时避障的低延迟需求。同时,眼镜还整合了通义千问VL、OCR模型和百炼平台的语音交互能力,“开发门槛低,语音响应又快又自然,能让视障用户更顺畅地与世界沟通。”陈刚说。
他用AI为南海珊瑚礁装上了“智能监测仪”
杨红强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同时也是一位潜水教练。“这些南沙水下20米、西沙水下10米拍的珊瑚照片,现在再去看,很多场景都消失了。”
昨天云栖大会上,杨红强用PPT展示了两张照片。珊瑚礁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不过曾绚烂多彩的珊瑚礁如今变成灰白一片。
杨红强说,活了三百年的冰珊瑚、西海岸鹿角珊瑚,都在2020年的大规模白化中死亡,全球第四次珊瑚白化危机正持续蔓延,大堡礁部分区域珊瑚死亡率甚至高达70%-80%。
作为拥有700多天海上考察经历的潜水教练,过去十年,杨红强和团队走遍南海300多座岛礁,通过“海陆空”三位一体手段(水下布放仪器、潜水作业和灰沙岛实地测量、无人机航拍),积累了20多T水下影像资料和100万张照片,以及海量的其他多模态科研数据。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靠专家目视分析根本无法高效处理。比如500张珊瑚礁底栖组分样方照片,手动分析大概需要20天。
转机来自与阿里云的合作。团队以通义千问VL多模态大模型为基座,研发出“瑶华”珊瑚礁多模态AI大模型1.0版,珊瑚属级识别准确率达88%,有些属级是90%以上甚至100%,比传统的方法性能高了20%。
今年5月,该模型在南洋群岛完成海试,原本需要20多小时处理的500多张影像,AI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为珊瑚礁退化监测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大四自学编程的他,想让穷学生也能玩得起具身智能
一只机器狗稳稳地站在瑜伽球上,不管球怎么滚都不会掉下来。
昨天云栖大会的云栖通道上,张子豪演示了他的新玩具——一只玩瑜珈球的宇树机器狗。
看似昂贵的机器人世界,张子豪却让很多零基础的人也能“无痛”入门。
张子豪大学本科主修土木工程,大四时他盘点了人类历史上近50年来的风口,几乎都跟计算机相关,于是决定转专业。半路出家的他开始自学编程。
2018年,张子豪在B站用“同济子豪兄”账号发布了第一个视频,当时讲的是解卷积神经网络,没想到立即火了。几年时间积累了30万粉丝,视频累计播放超1300万次。
宇树机器狗在瑜伽球上稳稳站立,这是通过虚拟环境几千万次强化学习训练后,再将算法部署到真机实现的;高擎机电的机器人“小海”曾跑完16公里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面对台阶能自主平衡;还有3D打印的SOARM机械臂,成本仅千元,却能训练抓小龙虾;2000元的OpenDuckMini双足机器鸭,更是让青少年也能体验开发乐趣。
“几十万元的机器人摔一下就心疼,我们穷学生根本玩不起。”在张子豪的视频里,具身智能都很“接地气”——普通人花几千元就能开发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张子豪说,机器人开发涉及自动化、电子、视觉等多个领域,编程语言涵盖C++、Python、OpenCV。“以前我只会一种语言,现在靠Qwen3CoderPlus模型,能快速搞定多学科代码,一个人就能完成复杂系统的开发。”
现场他展示了接入通义语音交互的机器人——说话就能触发动作,“这就是物理式AI,让智能真正落地到现实世界,而不是停留在屏幕上。”
对于跃跃欲试的普通人,张子豪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不用怕没基础,AI能帮你读代码、学知识,关键是明确自己的需求,做个‘好产品经理’。我希望未来每个孩子都能拿着3D打印机器人,感受科技的乐趣。”
用AI养猪养鸡蛋
“听到‘铁骑力士’,大家会不会以为我们造摩托车?其实我们是养鸡蛋、养猪的!”铁骑力士首席信息官熊峰的开场白,让现场观众恍然大悟。这家1992年靠5万元起家的企业,如今已发展为集饲料、养殖、食品于一体的农牧集团,旗下“圣迪乐鸡蛋”连续十年全国销量第一,全国设有150余家分(子)公司。
引入AI技术,源于传统养殖的痛点。过去,养殖场靠8000多个摄像头+人工监控,但人会疲劳,容易漏掉风险——这让团队意识到生物资产防控的重要性。“我们需要7×24小时不间断的‘眼睛’,及时识别非法入侵、人员违规操作,甚至预警火灾。”
联合阿里云打造的ICAS智能监控系统,成了养殖场的“智慧大脑”。该系统融合通义千问VL多模态大模型,能全时域、全区域感知监控画面,支持自定义多级预警规则(提醒、警告、严重级别),有效过滤风吹草动等无效警报,风险识别率提升90%。
熊峰说,接下来团队计划升级系统:“这次在云栖大会上,看到阿里云更强大的视觉模型,我们希望进一步拓展识别场景,还想让大模型帮助养殖人员提升技能,用科学知识提高养殖效率,守护大家的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