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根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旅游业议会会长胡景光预计,9月至12月期间,澳门日均旅

根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旅游业议会会长胡景光预计,9月至12月期间,澳门日均旅客量有望维持在12万人次左右。2025年全年旅客总量预计将超越2019年水平,其中国际旅客量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约九成。 2024年以来,中央推出多项支持澳门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上调内地居民在澳门购买个人自用物品的免税额度,并将港澳个人游通行证的申请城市范围扩大。此外,自2025年1月1日起,珠海市户籍居民可以申请办理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签注。 2025年1月中旬,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表示,预计2025年澳门旅客量将达3800万至3900万人次,接近2019年水平。 澳门旅游业这股复苏势头简直像坐上了火箭,日均12万人次的预测让人眼前一亮。但咱们别光顾着欢呼,得扒开数据看看里头藏着什么猫腻。政策红利确实猛,可过度依赖会不会让澳门变成“政策婴儿”?一旦风向变,旅客量可能摔得更惨。 回想2019年,澳门接待了3940万旅客,创下历史峰值。那年城市却差点被挤爆,本地人抱怨连连。如今国际客源只恢复九成,看似进步,实则暴露了单一市场的脆弱性。全球旅游格局大变,澳门若只盯着内地,迟早会掉队。 中央的政策大招,比如免税额度上调,确实刺激了消费。但数据显示,2024年澳门酒店入住率超80%,平均消费额却在下滑。这说明旅客多了,钱袋子却没鼓起来。这种“量增质减”的陷阱,务必引起警惕。 珠海“一周一行”签注无疑是个亮点,周边客源滚滚来。但澳门的基础设施扛得住吗?公共交通、垃圾处理这些老问题,别再被忽视。可持续旅游不是口号,得落实到行动上。 文绮华局长的乐观预测,咱们得理性看待。3800万旅客量接近疫情前,但质量能否跟上?澳门拥有独特文化遗产,如大三巴和葡式建筑,不能只沦为赌场代名词。发展生态游、文化深度游,才是长久之计。 政策驱动下的增长,往往伴随风险。比如过度旅游可能引发本地居民反感,社会矛盾加剧。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平衡经济与民生才是硬道理。澳门需要的是创新,不是盲目追数字。 国际旅客恢复九成,听起来不错,但对比东南亚竞争对手,澳门进步缓慢。泰国、日本早已全面开放,吸引全球目光。澳门若不加把劲,市场份额恐被蚕食。 情感上,我们都盼着澳门繁荣,但这股热潮必须降温处理。批判地看,政策红利是双刃剑。长远来说,澳门应打造多元化吸引力,减少外部依赖。否则,繁荣只是昙花一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