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张艺谋筹拍《红高粱》,女主选了“丰乳肥臀”的史可。然而,巩俐也想出演,于是张艺谋让巩俐去酒店试戏。没想到,摄影师顾长卫的一句话,改变了两个妙龄女子的命运。 1987 年秋,山东高密的高粱地里,巩俐穿着粗布褂子,跟着当地农妇王大娘学挑水。 扁担压得她肩膀发红,却咬牙跟着走了一里地,汗水浸湿的后背贴在布衫上,勾勒出倔强的线条。 王大娘忍不住念叨:“这姑娘跟俺们村的丫头一样能扛,不像城里来的娇小姐。” 没人知道,这个在田间地头较真的姑娘,一个月前还在为 “九儿” 的角色忐忑,而本该站在这里的史可,正坐在中戏的话剧排练厅里,反复打磨《雷雨》里侍萍的台词。 时间回到 1985 年,中戏表演系的专业课上,老师李默然让学生即兴表演 “遇到挫折的反应”。 史可当场跪在地上,双手捶地痛哭,情绪爆发力极强,李老师在台下点评:“史可的表演有张力,适合塑造浓烈的乡土角色。” 而巩俐则站在原地,咬着唇不说话,眼眶却慢慢红了,最后转身擦掉眼泪,李老师又补充道:“巩俐的表演藏着股韧劲,情绪收放有层次,镜头会喜欢这种细腻。” 彼时的两人,一个靠爆发力引人注目,一个靠细腻打动人心,谁也没想到,两年后的一次选角,会让她们的人生彻底分流。 1987 年 8 月,《红高粱》选角进入关键阶段。顾长卫提前三天就开始做镜头测试,他在酒店房间架起两台摄影机,一台拍全景,一台拍特写,还特意找来不同脸型的演员试镜,记录 “不同光线下面部肌肉的动态变化”。 他在笔记本上写着:“乡土角色需‘粗粝感’,但镜头特写更需‘情绪穿透力’,面部线条利落者更易传递倔强感。” 这一测试标准,为后来的选角埋下伏笔。 当史可按约定来试镜时,顾长卫记录下她的表演:“全景气场足,但特写时面部肌肉略显僵硬,情绪传递稍显直白。” 而巩俐得知试戏消息时,正在宿舍里对着镜子练 “九儿的眼神”。她把剧本里 “反抗父亲逼婚” 的段落反复拆解,从 “低头沉默” 到 “抬头反驳”,练了二十遍才找到感觉。 试戏当天,她没有像史可那样刻意表现泼辣,而是在念到 “我偏不嫁” 时,眼神突然一凛,嘴角却带着一丝冷笑。 顾长卫立刻调整镜头,捕捉到她眼底的复杂情绪 —— 既有反抗的狠劲,又有少女的委屈。 试戏结束后,顾长卫跟张艺谋分析:“史可的‘野’是外在的,巩俐的‘野’是从眼神里透出来的,特写镜头里更有戏。” 张艺谋最终拍板换角时,史可正在准备话剧《屈原》的演出。 她身材丰腴,腰肢扭动间带着乡土女性的泼辣,这正是张艺谋要找的 “九儿” 雏形。 彼时,张艺谋刚拿到《红高粱》剧本,扉页上写着他对 “九儿” 的批注:“要像高粱地里的野草,有股子野劲儿,丰乳肥臀是形,骨子里的倔强才是魂。” 选角团队在中戏挑了半个月,最终把目光锁定在史可身上 —— 她的体型、台词爆发力,都与剧本里的 “九儿” 高度契合。张艺谋当场拍板:“就她了,让她先熟悉下山东高粱地的生活。” 与此同时,巩俐在高粱地里的拍摄并不轻松。张艺谋要求她 “扛着轿子跑”,她练了十几次,膝盖磕破了也不喊停;拍 “祭酒” 的戏时,她反复琢磨 “仰头喝酒的力度”,直到顾长卫说 “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才通过。 1988 年柏林电影节获奖后,巩俐没有立刻接拍商业片,而是选择跟陈凯歌合作《霸王别姬》,她说:“我不想只被定义成‘九儿’,想试试不同的角色。” 这种清醒,让她后来陆续拿下《秋菊打官司》《夺冠》等代表作,成为国际影坛认可的实力派。 史可则在话剧舞台上深耕多年,后来转型电视剧时,也多选择 “母亲”“长辈” 等有厚度的配角。 2021 年,她在《星汉灿烂》里饰演的 “汝阳王妃”,虽戏份不多,却凭借细腻的表演圈粉无数,网友评价:“史可的演技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而巩俐依然保持着 “少而精” 的选片节奏,2023 年主演的《爱神之手》上映后,还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她在采访中说:“我选角色只看两点,一是剧本有没有打动我,二是能不能挑战自己。” 如今,巩俐是国际影坛的 “常青树”,作品横跨中外,每部新片都能引发行业关注;史可则是影视圈的 “黄金配角”,用扎实的演技诠释着不同的角色,偶尔还会回到话剧舞台,享受现场表演的快乐。 两人虽很少在公开场合同框,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 —— 巩俐用角色征服国际银幕,史可用演技温暖小荧屏与话剧台。 这场始于 1987 年的选角风波,早已不是 “谁赢谁输” 的故事,只有是否 “恰逢其会”。 就像高粱地里的巩俐与话剧台上的史可,她们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活成了最好的模样。 主要信源:(新浪娱乐——张艺谋谈《红高粱》换角史可 巩俐赢在“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