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号,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塔帕妮在曼谷说,要启动第二届“中泰友好月”活动,主要就是为了迎接国庆和中秋假期去泰国的中国游客。 这次活动最狠的,是泰国直接把“中国护照”变成了“VIP卡”,活动期间,中国游客凭护照能在泰国商场、超市、水疗中心、餐厅甚至夜市享受专属折扣、返现和电子优惠券。 曼谷的暹罗百丽宫、清迈的宁曼路商圈、普吉岛的江西冷购物中心,统统加入“中国护照尊享”阵营,有网友调侃:“以后去泰国,护照比钱包还重要!” 更绝的是,泰国还搞了个“中国护照专属优惠”计划,联合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推出“满减”“随机立减”活动,比如在王权免税店购物,用支付宝付款满5000泰铢立减800,相当于直接打了八折。 泰国人甚至把优惠延伸到了“软体验”,中国游客可以免费参与月饼制作、书法体验、泰式艺术工坊等活动,连曼谷的“神奇泰国中秋之夜”晚宴都邀请了中国网红和泰国明星同台互动,场面堪比“跨国春晚”。 泰国这次还玩起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套路,活动期间,泰国国家旅游局联合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发起“神奇泰国,由你诠释”全民挑战赛,邀请中国网络达人围绕“泰国五大必游体验”和“泰国软实力”创作内容。 优秀创作者还能在10月5日至11日免费赴泰实地体验,从曼谷的唐人街到清迈的丛林飞跃,从普吉岛的潜水到苏梅岛的日落,全程被泰国旅游局“包养”。 这种“让游客定义旅游”的策略,效果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已有300多万游客涌入泰国,稳居泰国入境游客来源地榜首,泰国人显然想趁热打铁,用“中泰友好月”把中国游客的“回头率”拉满。 除了福利和玩法,泰国还盯上了中国游客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活动期间,泰国旅游局联合警方、医院、保险公司推出“泰国安心游”项目,在机场、景区、商场增设中文服务点,提供24小时紧急救援热线,甚至为游客购买了免费旅游保险。 泰国这次“中泰友好月”,表面看是营销活动,实则是“精准拿捏中国游客心理”的典范,中国游客出国旅游,最在意什么?一是性价比,二是体验感,三是安全感。 泰国直接把这三点拉满:用折扣和满减解决“性价比”,用内容共创和明星互动提升“体验感”,用安全服务和保险兜底“安全感”,这种“把游客当家人”的思路,比单纯打价格战高明多了。 更关键的是,泰国选的时间点太妙,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中秋又是中国最重视的团圆节,泰国用“文化共鸣”拉近心理距离,比生硬的广告更有效,就像网友说的:“泰国人懂中国,更懂怎么让中国人开心,” 当然,泰国这么拼,也是被现实逼的,疫情后,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东南亚国家都在抢中国游客,泰国要想保住“中国游客最爱境外目的地”的宝座,就得比别人更努力。 而“中泰友好月”这种“卷到极致”的操作,或许会成为未来旅游营销的新标杆,毕竟谁能让游客玩得开心、省心、放心,谁就能赢得市场。 所以这个中秋国庆,如果你还在纠结去哪儿玩,不妨把泰国列入清单,毕竟,能薅羊毛、看明星、体验文化,还能被当成“VIP”对待的旅游地,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