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泉州创新机制固本强基,安全生产标准化升级实现全域覆盖

近年来,泉州市应急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控事故、保安全”为核心目标,锚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创新推出企业安全生产星级管理、以奖代补等机制,持续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下称“标准化”)升级版。截至目前,该市已推动47个行业、52934家企业及63936家“九小场所”实现标准化提升全覆盖,相关成效获上级高度肯定——多次在应急管理部专项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福建省应急厅多次行文推广其经验,国家主流媒体亦多次深度报道。

“一体统筹”织密联动网,高位推进专项行动

要实现全域标准化提升,高位统筹是关键。泉州坚持党政、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统筹”原则,将“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纳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及“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摆上各级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该市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模式,建立部门每月会商、党政每季调度机制,由同级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专题会议,研判工作态势、分析问题短板、制定落实措施,精准推进280项重点工作落地,为专项行动有序开展筑牢“顶层设计”防线。

“双重预防”筑牢安全线,实现隐患动态清零

在高位统筹的推动下,泉州进一步聚焦安全管理核心痛点,以“双重预防”筑牢风险防控底线。针对“重大风险、重大隐患”(下称“两重大”),该市推行“一企一策”,督促企业(含“九小场所”)同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同时引导企业编制“一图一册”(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手册),实现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并通过“三张清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闭环管理、动态清零。目前,全市11.68万家企业已全覆盖建立“三张清单”,四色风险管控机制全面落地。

“三维拓展”夯实硬基础,全链条规范安全管理

筑牢风险防线后,泉州并未停步,而是通过“三维拓展”推动标准化建设向企业管理全链条渗透。该市以“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为导向,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场风险管控与作业行为管理:建立全员“一岗一清单”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生产经营现场“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与“六有”可视化管理(车间地上有标线、设备有铭牌、岗位有警示、作业有指令、管线有流向标、重要阀门或开关有挂牌),并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2.86万人,梯次推动安全管理、生产现场、岗位作业“三个维度”整体达标。

“四项工程”树立标杆群,以点带面促行业提升

为让标准化建设有标杆、可复制,泉州在“三维拓展”夯实基础后,于全行业实施“十百千万”引领工程(培育十个样板乡镇案例、百个标杆企业案例、千个企业自主创建案例、万个岗位创建案例)。该市采取“重点先行、试点先试”模式,分行业分领域提炼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从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入手,现已发掘样板乡镇案例16个、标杆企业案例136个、企业自主创建案例1826家、岗位创建案例15661个,形成“县乡显亮点、行业有特色、企业树标杆、岗位创典型”的格局,以点带面提升各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

“五星管理”激活内生力,政策激励促自主提升

有了标杆引路,如何激发企业自主提升的内生动力?泉州给出的答案是创新“五星管理”与以奖代补机制。该市出台福建省首份《关于实行企业安全生产星级管理创新以奖代补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的通知》,依托标准化提升成果,明确5个星级的对标基准、2个类别8条差异化监管规范及5个维度激励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已确定星级企业52715家(其中五星15家、四星61家、三星562家、二星4918家、一星47159家),累计激励典型案例98家次,兑现税收优惠22家次(减免税收2251万元)、信贷支持1306家次(信贷金额19亿元),有效调动企业自主提升标准化水平的积极性。

“六大要素”精准强帮扶,提升企业安全技能

在激励企业自主发力的同时,泉州还注重“扶上马送一程”,通过紧盯“六大要素”开展精准帮扶,确保标准化建设不悬空、见实效。该市聚焦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系统改造、产业技术升级、应急能力提升、消防安全保障“六大重点要素”,依托各行业主管部门选聘155名安全生产专家及业务骨干,组建30支指导帮扶小分队,通过集中授课、交流研讨、线上教学、现场会诊等方式深入一线。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专题培训1293场次,覆盖企业6.55万家次,培训人员近11.66万人次,全方位增强企业全员标准化作业技能与岗位安全绩效。

从高位统筹到精准帮扶,从风险防控到典型引领,泉州通过一套“组合拳”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质效双升,不仅为全市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更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泉州经验”,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贡献了地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