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湖北省歌舞团怀着“大跃进”时期特有的热忱,仅用几个月,便创作出了广为人知的歌剧《洪湖赤卫队》。直至如今,它依旧是新中国民族歌剧的典范与巅峰之作。《洪湖赤卫队》能获此成就,得益于当时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创作力量。五六十年代,歌剧、舞剧、话剧、地方戏、表演唱等文艺形式备受广大观众青睐,诸如《刘三姐》《刘胡兰》《江姐》《红霞》《柯山红日》《红珊瑚》等都是同类优秀成果。 相较而言,《洪湖赤卫队》的确十分出色,听闻如今又在排演。这出戏能经久受欢迎,从内容看,它歌颂了洪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争,与当下的主旋律相契合;在艺术上,有多首歌曲成功借鉴了沔阳花鼓的曲调以及洪湖地区的民歌旋律,听起来亲切动人。 当然,若严格考量剧本创作,这部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我简要谈两点。其一,我认为歌剧将刘闯大队长刻画得问题过多且过于严重。在洪湖赤卫队中,韩英是书记,刘闯是大队长。然而,戏里把韩英塑造得完美无缺,而刘闯大队长从一开始亮相,就反复表现得简单急躁、冒冒失失。主张与敌人硬拼的是他;韩英提出诱敌深入之计,身为军事干部的他却无法理解;彭霸天和敌团长设下诱敌深入之计,他又轻易上当,还冒失地开枪打死封顺饰演的白极会探子,致使赤卫队目标暴露。韩英被捕后,他找不到县委,表现得过于消沉,王金标诈降,他机智转变的情节也缺乏铺垫。总之,刘闯在歌剧中的表现,与洪湖赤卫队大队长的身份不太相符。 其二,彭家墩的地下党和群众基础刻画得不够到位,胡子爹和张副官仿佛在孤军奋战。洪湖群众一旦脱离赤卫队、脱离县委,尤其是韩英被捕后,在“秋风阵阵”的局势下便显得手足无措,暂时找不到县委就没办法革命了么?所以,应当把赤卫队与洪湖人民的关系描绘得更为紧密、亲如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