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 有顾客在必胜客点了一杯19元的橙汁。 结果,店员毫无避讳的竟然当着他的面打开了一瓶果粒橙给顾客倒了半杯,然后又加了点冰,一杯鲜榨橙汁就制作好了。 这杯加冰后才280ml的“鲜榨”,成本撑死3块钱,可必胜客卖19块。要知道一瓶450ml的果粒橙才3块,几乎能做两杯,等于用6块成本赚38块, 这利润也太离谱了!说是鲜榨,实际就是预包装饮料分装,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宰吗?商家赚钱可以,但不能靠这种偷换概念的套路吧? 大家遇到过这种“货不对板”的消费坑吗?
破防了。 有顾客在必胜客点了一杯19元的橙汁。 结果,店员毫无避讳的竟然当着他的面打开了一瓶果粒橙给顾客倒了半杯,然后又加了点冰,一杯鲜榨橙汁就制作好了。 这杯加冰后才280ml的“鲜榨”,成本撑死3块钱,可必胜客卖19块。要知道一瓶450ml的果粒橙才3块,几乎能做两杯,等于用6块成本赚38块, 这利润也太离谱了!说是鲜榨,实际就是预包装饮料分装,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宰吗?商家赚钱可以,但不能靠这种偷换概念的套路吧? 大家遇到过这种“货不对板”的消费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