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韩国大量收购国内文娱产业热点解读 韩国资本近年来确实在中国文娱产业中扮演“白衣骑

韩国大量收购国内文娱产业热点解读 韩国资本近年来确实在中国文娱产业中扮演“白衣骑士”角色,接手了多个陷入困境的大型文旅项目,而非“大量收购”整个文娱产业。

一、韩国资本收购的中国文娱项目

1.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

收购方:韩国最大私募基金MBK Partners(安博凯)旗下文旅平台“海合安文旅”。

交易内容:全资收购,项目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投资规模:投入1亿元进行升级改造。

运营表现: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2. 海昌海洋公园多个项目

收购时间:2021年

交易内容:MBK以65亿元收购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处极地海洋馆及郑州海昌海洋公园66%股权。

二、可能带来的后果

1. 积极影响

盘活不良资产:韩国资本通过资金和管理经验注入,使濒临破产的项目重获新生,带动地方旅游经济。

提升运营效率:引入国际化管理理念和“主题公园+节庆IP”模式,提升游客体验和营收能力。

稳定就业与税收:项目重启后带动本地就业,增加政府税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 潜在风险

文化主导权争议:虽然当前是资本层面合作,但长期来看,若外资控制大量核心文旅资产,可能影响本土文化表达与叙事权。

市场依赖外资:若本土企业持续陷入困境而依赖外资“接盘”,可能削弱中国文娱产业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如“限韩令”再现,可能影响项目运营及中韩合作氛围。

目前韩国资本在中国文娱产业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抄底困境文旅项目,而非系统性“大量收购”。其角色更接近于财务与战略投资者,通过资金与运营经验盘活项目,短期内带来积极效益。但长期来看,仍需警惕外资在文化产业链中的深度渗透,建议加强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避免形成对外资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