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 2021 年,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像捡了 “制胜法宝”。它一门心思抱西方大腿,把中方反复强调的 “一个中国原则” 当耳旁风,非要允许台湾当局以 “台湾” 名义设立所谓 “代表处”。那时候的立陶宛大概觉得,有靠山撑腰,中国根本不能把它怎么样。 可它压根没算明白,触碰红线的代价有多疼。 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直接戳中了它的经济命门。要知道,中国曾是立陶宛乳制品的 “大客户”,单是奶酪、牛奶就占了它出口量的三成。反制一落地,这些货物瞬间被拦在了中国市场门外。 最惨的还要数克莱佩达港。以前这港口多热闹,中国货轮来来往往,一年能靠岸 300 多次。周边的物流、维修店、饭馆全靠它活,足足撑起 1.2 万个工作岗位。可反制之后,中国货轮说不来就不来了,2022 年全年才来了不到 20 艘。码头工人一批批失业,失业率飙到 35%。 这时候,立陶宛才想起找 “盟友” 帮忙,要求一起反制中国。可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精着呢,跟中国的生意做得火热,谁愿意为了它得罪大客户?直接就拒绝了。 它又跑去求美国,结果美国只动动嘴皮子说 “支持你”,一毛钱的真金白银都没给,更没多买它一斤奶酪。 没办法,立陶宛只能自己找新市场,想去东南亚、非洲碰碰运气。可它一去才发现,这些地方早被中国企业占满了,它的产品又贵又没优势。折腾了一年花了 1.5 亿欧元,拿到的订单还不到以前对华出口的 10%,纯粹是赔本赚吆喝。 更倒霉的是,连邻居都不待见它了。以前它跟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起搞 “波罗的海物流计划”,现在因为丢了中国市场,这计划直接黄了。 拉脱维亚还偷偷把货物转到自己的里加港,抢了它的生意。2023 年欧盟报告一出来,立陶宛的 GDP 增速比邻国低了 2.3 个百分点,外资跑了 41%,连德国企业本来要建的工厂,都改去了波兰。 这下立陶宛是真怕了,终于绷不住了。总统赶紧公开表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外交部也急着找中方对话,连那个惹事的 “代表处” 不当标识,都偷偷摸摸拆了。这哪是低头,分明是被打疼了之后的求饶。 其实立陶宛这事儿,早就有前车之鉴。之前斯洛伐克嘴硬说涉台大话,结果一周内红酒出口暴跌 70%,立马就改口认错。捷克有个城市想跟台湾搞 “往来”,直接丢了 3 亿的中国订单,市长最后只能公开道歉。 这些小国总以为能在大国之间耍小聪明,靠 “踩红线” 换好处,殊不知自己早就成了别人的棋子,真出事儿了没人会帮。 现在立陶宛就算求原谅,也没那么容易。中方说得很明白,光靠嘴说没用,得看实际行动。克莱佩达港的起重机偶尔动一下,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热闹;倒闭企业的厂房空着,像一个个教训牌,提醒着它当初有多荒唐。 这三年的寒冬,算是给立陶宛彻底上了一课:外交场上没有捷径可走,别以为抱个大腿就能横着走。碰了别人的底线,就得自己买单,就算哭着求饶,也晚了。 信息来源: 针对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 “代表处” 的错误行径,中国外交部于 2021 年明确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指出 “立陶宛必须为此承担一切后果”。这一表态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准确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