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确实厉害,分配工作,都是根据智商分配。俄军方已经开始,征招女性志愿兵,替代后勤部门俄军男性士兵,解放出更多男性军人投入到前线! 俄军现在这套人事安排,本质上就是把人往合适的位置上塞。现代战争早不是光靠膀子冲锋的年代了,后勤的技术含量跟前线作战真没差多少。 今年3月普京刚签了2025年的征兵令,16万新兵得先在教导队练够五个月,从现代化武器操作到战场急救全得学。等结业了再看每个人的本事分配岗位,这哪是拍脑袋决定的,分明是按实打实的技能来。 说到按能力分配岗位这事儿,真不是简单测个IQ就完事。那些脑子活络的被派去前线当调度员、无线电技术员,看着是去了危险地方,实际是这些岗位离了高反应力真不行。 调度员得盯着上千公里的战线,物资往哪送、兵力往哪调都得秒算;无线电技术员更要在电子干扰里保通讯不断线。就连发电机维护工和电工,也得在零下几十度的野外保证基地供电,这些活儿没点技术真干不了。 那没特殊技能的士兵去仓库搬运、修工地挖战壕,也不是被冷落。战场后勤离了体力支撑照样转不动,地下弹药库得靠人一锹一锹挖出来,防御工事得垒得结结实实。 这些活儿看着糙,却是前线士兵的保命线。就像老班长常说的,战壕挖得深,炮弹来了心里才不慌。而且这些岗位也不是瞎分配,新兵训练时就会观察每个人的耐力和动手能力,合适的人干合适的活,效率才高。 征召女志愿兵顶替后勤男兵这事,其实是俄军早有的打算。俄罗斯本来就有培养女军人的传统,莫斯科第九女子寄宿军官学校里,小姑娘们十岁就开始摆弄AK - 47,手榴弹投掷、战场急救都是必修课。 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女志愿兵分到后勤岗位,细心劲儿比男兵还强。物资盘点时她们能把数字算得分毫不差,医疗后勤里包扎伤口、照顾伤员更是拿手。把男兵从这些岗位解放出来,正好能补充前线作战力量,算是一举两得。 最让人眼热的还是薪资待遇,不管你是修发电机的还是搬炮弹的,月薪都能拿2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快两万了,年底还有310万卢布奖金。这种一碗水端平的做法,确实能让人安心干活。 新任防长别洛乌索夫是经济学家出身,他最懂怎么用薪资调动积极性。现在俄军的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战时经济体系转起来后,士兵的待遇只会更有保障。 有意思的是,俄军这次征兵还特意排除了北极地区54个特殊行政区。那边冰天雪地的,四月份还冻着呢,根本没法开展训练,所以得等秋天再征。 而且2025年这批义务兵有明确规定,不会被派往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这些战区,全在俄境内的驻地服役。这种细致的安排,也能看出俄军用人越来越讲究实际情况。 现在俄军的晋升也变了规矩,别洛乌索夫上台后打破了论资排辈的老传统。不管你在前线还是后勤,只要立了功就能提干。 有个后勤兵因为改进了弹药搬运流程,让运输效率提高了三成,直接被破格提拔成了小队长。这种凭本事吃饭的氛围,让士兵们在各自岗位上都愿意多琢磨、多卖力。 总的来说,俄军这套用人体系就是围绕着“实用”两个字转。把经过训练的人放到对的岗位,用公平的待遇留住人,再用灵活的晋升激励人。 虽然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这种接地气的做法,确实让军队的运转越来越顺畅。毕竟打胜仗靠的不是花架子,是每个岗位上的人都能把活儿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