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提了一个要求后,特朗普转头就称:乌或能夺回所有领土。9月21日,美国众议院代表六年来首次访问中国,希望保留经济跟军事领域的对话渠道,避免双方发生误判,这被视为美方稳固双方关系的信号,而特朗普也是很快提出新战略。不得不说,美方这时候选择访问中国,本质上是因为贸易战的影响,加上近期中美在南海区域内对峙多次,而双方军事对话渠道关闭,美方无法预测中方的态度,所以心里有些急切。 毕竟中美关税战开始后,其实供应链方面遭遇不少问题,特别是中美都属于大经济体量的国家,在国际市场内部也不容忽视,很多厂商都在关注后续发展,出现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美方自然不希望什么意外发生,而是更偏向步步为营,慢慢商讨出一个利益权衡点,只不过,美国这次采取的还是试探姿态,很难让人对后续产生什么期待。 反倒是特朗普的发言倒是符合美方的惯用手段,总体分析,近期乌军在俄乌战场当中选择改变以往战略,通过袭击能源设施来消耗俄军有生力量,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在俄方炼油厂面临频繁袭击,为了自身经济支撑,俄方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应对无人机类型的袭击活动,因此,这给乌克兰带来了更多时间,欧盟有意对乌方进行下一波援助。 而美方这边则是因为调解俄乌冲突没有起到效果,现在耐心被消耗的差不多,已经想着对俄持续施压推进流程了,所以特朗普的发言其实代表了美方立场现在处于犹疑的定位。 如果说不能短期内解决俄乌冲突,那可能真就像特朗普说的那样,美方可能会转移视角,将目标放在乌军夺回失地,然后展开平等对话上,这种表态无疑会对乌方造成有利影响。 如果说乌方真能保持住无人机战略获得的优势,那后续消耗战什么结果还不好说,问题在于美方给出态度之后会不会拿出相应的援助,毕竟美方早就强调过现在的立场。 那就是援乌行动后续由欧盟担任主导,美方可以援助,但需要乌方去购买,这表明美方对俄乌战场的投入其实呈现下降趋势,如果乌方真的全盘信任美方,更可能被再度当成工具。 所以,现在美方访问中方,接着喊话乌克兰,本质上还是在聚集资源,想着依靠单独施压起到更多作用,不过,无论美方这边摆出什么规模的制裁手段,都无法改变中方的态度。 早就之前的几轮会晤当中,中方就已经清楚的表达了自身态度,如果美方想要推动合作,就该拿出切实诚意,按照正常贸易流程展开合作,而不是以单方面制裁压制为主。 放到俄乌战场上也是这样,特朗普所谓乌军能够取得所有失地的论断过于主观,如果单靠欧盟援助,乌方难以取得这样的成果,还是得看美国具体怎么做来分析。 参考资料: 外媒聚焦美议员代表团“罕见”访华:寻求和平共处之道丨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