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国家医保局开通“绿色通道”!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加速进医保

国家医保局今日出台新规,明确将为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疗产品开通医保赋码“绿色通道”。

9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申报赋码工作的公告。

公告明确,对于脑机接口技术、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可穿戴超声技术等前沿技术和创新领域相关医用耗材产品,如植入式脑深部神经电极导线、一次性柔性机械臂、人工心肺瓣膜、新材料超声贴片或电极贴片等,将采取分类方式推进:

对于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窗口,提交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说明书、产品实物照片等资料,国家医保局将优先加快产品赋码进度。

对于尚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企业可提交技术要求、临床评价资料、检验报告等支撑材料,同时可同步反馈产品分类意见建议。国家医保局将加快优化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体系,支持产品获批后及时赋码。

国家医保局表示,征集产品信息的目的是优化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体系,确保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适应行业变化发展,推动医药创新产品尽快赋码并进入临床使用收费环节,支持高水平医药产品的真创新。相关单位及个人可于2025年9月30日前反馈相关材料至国家医保局。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脑机接口市场的政策密集落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支付体系逐步完善。

9月15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中国首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YY/T1987—2025《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并将于2026年1月1日全面实施,系统性构建起涵盖“基本概念、范式类型、信号处理、应用场景”的术语体系。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指南中设立了侵入式脑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多个收费项目,为将来脑机接口技术迈向成熟后商业化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根据工信部等七部门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加快应用,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各大厂商也将进入商业化快车道。9月初,南京山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功能神经外科电生理记录和刺激设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侵入式脑机接口III类医疗器械。赛诺医疗利用介入技术优势为脑机接口打造“微创通道”。翔宇医疗在中风康复病房中,其“脑控下肢外骨骼”设备正帮助瘫痪患者重新站立。三博脑科为渐冻症患者完成介入式BCI植入,患者已可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完成喝水、打字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