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王丽记者马智博)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松安街道钻石湾社区的一家餐饮企业后厨,新入职网格员许文博正跟着导师、社区书记张竞仔细检查燃气管道接口的密封性。阀门多久进行一次手动试压?报警器的安装高度是怎样规定的?张竞边演示边讲解,许文博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从最初发现隐患时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独立吹哨报告”协调燃气公司完成商户管道改造,许文博的快速成长,正是哈尔滨市深化“导师帮带制”赋能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的生动缩影。
面对新入职社区工作者“有热情缺经验、有想法缺方法”的情况,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为“政策通”“活字典”“贴心人”,哈尔滨市将“导师帮带制”作为破解培养难题的“金钥匙”,在全市各街道社区建立“导师资源库”——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网格长、优秀社区书记等“实战派”组成导师团队,根据新人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及岗位需求等,量身定制帮带计划,开展“全场景”培养。
在松北区松安街道,面对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街道聚焦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授课”,从网格巡查看什么、问什么、记什么,到如何用群众语言讲清惠民举措;从矛盾调解的倾听技巧与平衡艺术,到应急处突的风险预判与协同处置。在钻石湾社区,导师们创新采用“案例复盘+情景模拟”教学,把曾经的燃气纠纷、邻里矛盾等真实案例进行场景还原,让新人进入角色中学习沟通话术;在新建成的小区,面对居民对物业服务标准、停车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多元化诉求,导师带领新人实地走访业主、物业,现场示范如何通过专业沟通和精细服务化解矛盾。这种楼道里学、院落里练的沉浸式培养,让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操能力。
松安街道还定期组织资深社区书记开展座谈交流,分享如何敲开居民家门、怎样化解邻里积怨等一线工作“心法”;每周工作例会设置“我的网格故事”环节,成为广受欢迎的实战课堂,老网格员以亲身经历讲述案例,新入职人员现场提问,带教导师即时剖析点评,在问答互动和案例复盘中将经验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师帮带制’的有效实施,让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得以快速进入角色、提升履职能力。例如,在日常网格安全巡查过程中,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通过‘全场景’沉浸式、跟班式体验,几个月的时间便可发挥前端‘探头’作用,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松北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深化“导师帮带制”以来,全市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平均岗位适应期明显缩短,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导师帮带制”在全市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正被锻造成“精兵强将”,带着导师传授的经验与情怀,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倾听群众诉求,让“最后一公里”的网格服务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