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冰玉)9月23日,在2025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发布暨CLF50秋季会议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宏观环境已发生深刻转变,需以动态眼光看待。
在连平看来,当前资本市场发生了如下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资本市场流动性环境将持续宽松。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全面趋向宽松,尽管当前美联储的降息步伐较为温和,但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其未来数年的政策走向预计将保持宽松。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基调也已调整为“适度宽松”,以适配现阶段中国自身的实际需要。这一宏观流动性背景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充裕的“活水”。
二是未来市场更多投资需求会转移到资本市场。当前,中国正在步入以金融资产为主的投资时代。过去依赖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模式难以为继,具备一定风险偏好的资金,为寻求更高回报,正持续流入资本市场。这一资金配置的转移趋势,将成为市场重要的需求支撑。
三是央行以更大力度直接和间接来支持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央行创新设立了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包括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提供流动性互换便利,允许其以资产抵押从央行获取资金;以及设立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或增持。此外,通过增强中央汇金公司等机构的资本实力,完善其作为市场平准基金的职能,为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支持。这些举措彰显了维护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明确意图。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因此对其长期、间接的政策支持值得期待。”综合以上三点,连平认为,应当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