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表示,她躺在下铺休息时,正对过道坐着两名陌生男乘客,感到尴尬和不便,最终无奈选择用打伞的方式来遮蔽隐私,引发网友共鸣,有人建议铁路部门设置门帘,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该女士太过矫情。
必须承认的是,该女士的尴尬是真实的,并不是矫情。设想一下,在一个狭小的半封闭空间内,性别失衡、全是陌生人,一些心理较为敏感的人,出现一种“被凝视感”,全身不自在,本是人之常情。
但是该女士在车厢内打伞的行为,却不太恰当。。硬卧车厢内空间狭小,下铺宽度仅为50—60厘米,撑伞过程中,极易侵界,给其它正常在过道、铺位的旅客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我们从相关视频中也不难看出,该旅客的伞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公共的过道,紧急情况之下,便可能成为安全的拦路石。并且对于上、中铺的旅客而言,上下过程中极易碰到伞尖,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安全隐患。此外,假如你对面的两位男乘客,一个陌生女性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突然在车厢内打开雨伞,心中肯定也会觉不好受。
卧铺车厢虽然有床,说到底还是属于公共场所,并不是自己的“小天地”。就算是安上窗帘,列车员巡视车厢,检查是否有违规占用卧铺、共卧和旅客健康等情况时,是否算是侵犯隐私呢?
该事件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我们该如何理解“隐私”的“边界”?在卧室里,你可以拉上窗帘、锁上门;但在卧铺车厢,隐私只能是“有限隐私”。你可以戴眼罩、塞耳机、把外套盖在脸上,这些“软遮蔽”既保护自己,也不侵占他人。真正的边界感,不是把对面乘客预设成“潜在骚扰者”,而是用最小成本达成最大共识——我看我的手机,你睡你的觉,目光偶尔交错,但互不打扰。
当然,铁路部门也要正视旅客相关需求,并尽力去满足。目前12306的算法已经能实现“老人优先下铺”,加个“同性邻铺偏好”选项并非难事,这样既不破坏公共安全,又能缓解部分旅客的焦虑。(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