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因为指数未全线飘红,也并非银行股护盘导致指数失真,核心原因在于个股终究未能逃脱下跌命运。盘中下跌个股数量最多时超4500家,收盘时仍有4074家;下跌中位数达1.5%左右,午盘至下午盘中阶段,中位数甚至一度升至3.5%。
成交量今天明显放大,达2.49万亿元;主力资金流出1160亿元,北向大单流出1023亿元——整体来看,今天市场呈现典型的放量下跌态势。
为何会出现如此猛烈的波动?简单来说,仍是市场“久盘必跌”规律的体现。上证指数在3800点至3900点的“箱体区间”内,已窄幅波动近一个月,走势反复震荡。
自8月22日首次上破3800点至今恰好一个月,既然指数迟迟无法突破箱体上沿,便可能选择向下调整,这便是“以退为进”的市场选择——正如即便要出拳,也需先收回拳头,再打出才更有力量。更何况,指数自4月7日至今,尚未出现过一次像样的调整。
不过,盘面上并未形成恐慌情绪,也未出现明显的踩踏现象。今天跌停个股共24家,若剔除ST股,实际非ST跌停个股仅9家,这一数字较前几日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股今天明确扮演了护盘角色,四大行涨幅均在2%-3%之间,开盘后便一路强势拉升,银行板块全天上涨1.28%。
除此之外,YYDS的其他核心权重股亦全员发力支撑盘面。其中,中国移动上涨1.1%,中国石油上涨0.4%,长江电力上涨0.7%,中国神华上涨0.91%。正是得益于“四大金刚”的强势表现,上证指数全天多数时间跌幅小于深证指数。
“纪联海”今天表现萎靡,寒武纪下跌3.45%,工业富联上涨0.52%,海光信息下跌2.51%;中芯国际下跌0.32%。“易中天”则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但尾盘时扮演了反弹先锋角色,从平盘附近一路上涨至收盘,涨幅约3%。而这一时间段恰好是三大指数触底反弹的时刻。
因此一定程度上,今天是“易中天”主导了最后45分钟的反弹。彼时,深证当时盘中最大跌幅已达2%,沪市最大跌幅1.32%,正是在半导体板块的拉动下,深证创业板指最终翻红。
具体来看半导体板块,盘中一度下跌2.09%,最终上涨1.12%,全天拉升幅度达3%;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两大板块盘中跌幅均一度达4.6%,最终跌幅收窄至2.6%左右;消费电子板块盘中跌幅达3.53%,最终收跌1.6%;通讯设备板块盘中跌幅亦达3.5%,收盘时跌幅收窄至1.3%左右。
昨天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让不少投资者寄予厚望,期待有重磅政策加码以支撑市场延续牛市行情。但说实话,这种心态其实存在风险——若一个市场长期依赖政策支撑,本身就可能是市场内在实力不足的体现。
事实上,市场各方也清楚,当前基本面难以对行情形成有效支撑,当前行情更多是由流动性驱动的“水牛”行情。因此,若政策层面未能进一步加码支撑,市场在消化完前期政策红利后,自身内在上涨动力可能会逐渐消退,指数出现调整也将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承担护盘任务的券商板块今天基本上随波逐流,以中信证券为例,其开盘后短暂拉升,随后震荡下行,盘中跌幅一度达1.5%左右,最终收盘下跌0.97%。整个券商板块跌幅盘中最大2.9%左右,收盘跌了1.69%。
主力资金今天流出的板块,也是震荡最强烈的板块。需重点关注:软件开发板块净流出94亿元,互联网服务板块净流出83亿元,半导体板块净流出76亿元,消费电子板块净流出70亿元,通讯设备板块亦净流出50亿元。尽管上述板块尾盘反弹力度较大,但全天资金仍呈净流出态势,这一现象需引起投资者警惕。
美国市场方面,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受此消息影响,英伟达股价盘中“旱地拔葱”,从下跌0.8%一路拉升至上涨4%的高位。美国科技大厂之间的相互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支出,是支撑其AI行情的重要因素;但从大模型开发现状来看,目前尚未出现可实现盈利的落地场景,这也是市场担忧这类资本支出最终可能“打水漂”的核心原因。
英伟达与OpenAI的此次合作,也让人自然联想到OpenAI与甲骨文此前的合作——由此可见,这三方合作已形成一个闭环:英伟达向OpenAI投资,OpenAI向甲骨文投入资金,甲骨文再用这笔资金向英伟达采购芯片。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支出最终能否转化为实际利润,这才是市场各方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否则,这种“左脚踩右脚”、借势上青天的游戏模式,迟早会面临风险。
当前国内市场的相关概念股,已逐渐演变为“英伟达影子股”,如影随形,载歌载舞,其走势与英伟达高度联动,炒作氛围浓厚。市场对相关概念未来前景的憧憬,使得炒作热度难以降温,原本的概念炒作已逐渐异化为一种“信仰”。这也是为何每当调整稍有喘息,科技股便会迅速卷土重来的重要原因——毕竟“信仰”一旦形成,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
因为恒生指数今天下跌0.70%,并未跟随A股的反弹走势同步反弹。所以,一句话点评:且战且退。(本文数据来自:choice数据)